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阔叶本本植物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态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从种子生态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种子是植物生活史的重要阶段,对幼苗建成、定居,种群的结构及群落演替或更新都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主要包括阔叶木本植物小枝、果实、叶片及种子间关系以及不同生境下幼苗生长及种子萌发情况,通过幼苗生长建成和四种特征间关系研究,了解植物生长特性,解决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为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引种问题奠定基础。本文选取缙云山59种常见阔叶木本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3科52属,其中包括24种落叶种和35种常绿种。对其中57种植物进行了小枝水平上的果实、叶片及种子间关系研究。进而选取了观赏价值较高,具有开发前景的4个树种:贵州琼楠(Beilschemidia kweichowensis)、润楠(Machilus pingii)、毛叶木姜子(Litsea mollifolia)及白毛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进行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实验。主要结果如下:1.在57种阔叶木本植物中,小枝大小基本上和果实及叶片大小相关。在三个小枝大小特征(小枝长度、小枝横截面积与小枝质量)中,小枝横截面积与小枝质量是最重要的因素,小枝横截面积与小枝长度,单叶面积及总叶面积间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叶片大小和果实大小密切相关。叶片大小和种子大小之间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落叶种和常绿种在小枝、果实、叶片及种子特征间有许多明显的差异。与落叶种相比,常绿种的小枝、果实、叶片及种子大小显示了较好的相关性。乔木和灌木在小枝质量与小枝横截面积、总叶面积与单叶面积间和小枝横截面积与总叶面积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与灌木相比,乔木显示了较好的相关性。2.通过在原始生境条件下的种子萌发与GA处理下的种子萌发比较发现,GA处理后明显提高了润楠(Machilus pingii)及贵州琼楠(Beilschemidia kweichowensis)的种子萌发率,GA处理明显打破了种子的休眠。毛叶木姜子(Litsea mollifolia)及白毛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种子在较高浓度GA处理下才能萌发,且萌发率较低,表明其它因子对此2种植物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大。3.幼苗生长。通过对幼苗高度、叶片数、冠幅及分枝数的分析发现4种植物幼苗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态势,其中润楠(Machilus pingii)、毛叶木姜子(Litsea mollifolia)、白毛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在单层遮阴网下长势最好,贵州琼楠(Beilschemidia kweichowensis)在全光照条件下长势最好,双层遮阴条件下4种植物长势均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