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镁合金因本身具有的特殊性能而被誉为“最具发展前途的新型材料”,已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但镁合金六方晶体结构的滑移系少,塑性成形能力差,导致加工困难。虽然传统大塑性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因本身具有的特殊性能而被誉为“最具发展前途的新型材料”,已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但镁合金六方晶体结构的滑移系少,塑性成形能力差,导致加工困难。虽然传统大塑性变形工艺在细晶强化机制层面得到认可,但是仍存在单道次挤压后材料的变形量小、晶粒细化程度有限以及工艺复杂等缺陷,限制了镁合金的规模化使用。在细晶强化方面,ECAP(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工艺由单纯的改变模具结构、挤压路径及挤压道次等因素过渡到与其他变形方式复合来提升细晶程度,与传统大变形技术相比,复合成形工艺被认为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也克服了传统技术的不足而提出的新的挤压方法。本次提及的新型大塑性变形工艺ECAP-FE(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Forward Extrusion,以下简称ECAP-FE)是由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与正挤压(FE)结合而成,即在等通道转角挤压的水平通道处连接相同横截面尺寸的正挤压通道来增加单道次挤压变形量,从而达到晶粒细化,力学性能提高的目的。首先,根据ECAP-FE工艺成形原理设计出复合模具结构,并借助DEFORM软件平台,对ECAP-FE工艺与传统ECAP、FE工艺进行等效应变的对比分析,论证了新工艺在应变累积方面的优势;然后在前处理模块合理设定的基础上,对ZK60镁合金ECAP-FE成形中的应力应变、载荷变化、微观组织等场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其成形特点、场量分布规律,预测了新工艺对组织的细化效果,为研究实验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最后根据单因素法,分别利用不同过渡距离、模面角、挤压比、挤压温度及摩擦因子创建了多组有限元模型,并以等效应变、载荷大小及应变不均匀系数作为衡量模具结构与成形工艺参数对ECAP-FE变形影响的标准,可以发现载荷及应变会随着模面角或挤压比的增加而增大,并且增大挤压比可减小应变不均匀系数,而过渡距离的增加只会延迟载荷变化的时间点;此外摩擦因子的增大会使载荷及等效应变增大,并且摩擦因子从0.4增至0.6时,应变不均匀系数出现上升趋势,表明较大摩擦不利于应变的均匀性分布。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材料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微观结构,而界面在微观结构的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现实世界中使用的绝大部分材料而言,界面的各向异性对于材料在各
Q690E及S355钢板在工程装备制造领域均是市场需求量很大的钢种,作为装备的关键零部件制造用钢,其断裂韧度性能及疲劳性能都非常重要。本文所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本文
随着人类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一种节能环保的储能装置迫在眉睫。超级电容器属于标准的低碳经济产品,是理想的储能设备。在最近几年,过渡金属基化合物,常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硫化物等能够发挥出较高的容量,因此,它吸引了很多研究者将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进行深入研究。论文简述了超级电容器的特性、组成、储能机理及应用,并对目前硫化物的发展现状、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论文以镍钴为金属源,尿素为碱源,硫化钠为
柔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由于质量轻,易卷曲,非常适合作为一些小型移动电子产品的充电电池。同时这种电池非常适合于卷对卷的工业化生产,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太阳能电池类型。本文主要是利用ITO-PET制备柔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主要目的是改善TiO_2薄膜与导电基底之间的结合力,以及TiO_2薄膜中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结合性能。进而改善电池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提高电池的光伏转
近年来,以无机粘土片为交联点的纳米复合(NC)凝胶在力学性能、光学透过性、溶胀性能、生物相容性方面较化学交联(OR)凝胶有了很大改善。虽然NC凝胶综合性能较好,并且对外界刺
根据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020》、《科学与工程指标2018》的数据,结合对中国和其他相关创新数据的分析研究,对21世纪20年代初期的全球科技创新形势做出六大判断:一是人类经
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为CO_2的21倍。工业燃气和天然汽车尾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甲烷和烷烃化合物,总排放量随然气使用量增加而增加。在众多方法中,催化氧化是经济可行、无二次污染去除甲烷的方法。其中,钙钛矿型催化剂具有特殊的结构和高稳定性,但其活性有待提升。本文以钴酸镧和锰酸镧为研究主体,首先探寻制备过程中工艺参数(前驱体离子浓度,焙烧温度和双络合剂(柠檬酸和乙二胺四乙酸))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然
数字经济创新的组织制度基础源自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的组织结构变革.本文在整合现有网络组织、模块组织、平台组织和生态组织等概念及理论基础上,阐释了与科层制概念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