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过去式的习得是二语习得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国内外研究者大量的研究表明一般过去式通常难以被二语学习者习得。对中国学生来说,也存在自然习得顺序,母语迁移,形态学的差异,以及动词和副词的标记差异。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者已经从词汇体,动词突显以及标记性的角度研究了时体与时体习得。但是从认知角度对英语时态习得的研究还很少。本文旨在从输入处理理论的角度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一般过去式的习得情况。本文具体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为什么一般过去式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难以习得?2.为什么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一般过去式的习得过多依赖于对时间状语的理解而不是英语过去式的语法标记-ed。根据提出的问题,本文提出两个假设:假设一:由于在汉语中,过去时间的表达依赖于表示时间的词汇,而英语过去时间的表达是由词汇标记和语法标记-ed共同决定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处理过去式时,会优先处理英语句子中的词汇标记(即表示时间的词汇)而将语法标记视为冗余部分,不予处理或推迟处理。假设二:在英语过去式的处理上,高水平英语学习者比低水平英语学习者成功。通过实验,假设一得以验证,假设二被推翻。本文采用语料库分析与诱导性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过去式习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在两个诱导性实验中,受试者为60名非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30名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和30名语言学专业的研究生,分别完成翻译与作文两个任务。本文作者将他们的测试结果用图表说明并通过SPSS 13.0来分析与显示描述性数据。为了证明观点,作者还采用了幻灯片制作的方式。结果表明,学习者水平的高低与过去式的处理联系不显著。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过去式习得大都依赖于句子中的时间状语,从而忽略了-ed的作用或将其延后处理。可能原因有:学习者第一语言语法分析方式对第二语言的影响;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第二语言的输入(突显与否,标记程度)对二语学习者的影响。基于实验研究结果,作者对英语的教与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同时文中也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及对以后相关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