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的当下,城市的组成要素多元化,发展模式日新月异,对于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也日益成为规划届关注的重点。就业作为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往往与城市的经济产业、社会人口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核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开展基于武汉都市发展区的就业空间及就业中心实证研究,能够更直观的从实际角度了解城市空间分布特征,直面城市发展问题。因此,本文基于武汉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分析武汉都市发展区不同产业类别的就业空间构成特征和空间分布,探讨就业中心的识别门槛和量化测度手段。本文的主体内容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定量研究和GIS的核密度分析作为手段,从就业空间的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角度出发,对武汉都市发展区内不同产业分类的就业人群进行就业密度、企业密度等指标的计算,得出武汉都市发展区就业空间呈现主城集聚、层次分明的多中心蔓延结构态势。第二部分采用数理统计学和多学科交叉的类比研究方法对就业空间进行就业密度及集聚程度测度。该部分将就业中心的量化识别提炼总结为两个阶段四个步骤,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判断研究对象是否存在空间集聚,如存在则获取高值集聚点及其地理位置,作为残差法的中心点并运用回归残差分析法及门槛值法识别就业中心,对各个就业中心进行分级,获得就业中心体系。通过该方法确定了武汉都市发展区内共有22个就业中心,可分为三级。第三部分从规模层级、职能类型、空间特征三个角度,通过标准差椭圆、构建缓冲区等方法进行不同模式的空间分析,对就业中心特征进行研究和总结,得出武汉都市发展区就业中心处于中心城区高集聚的多中心结构初期,呈现核心+均衡圈层的空间分布模式结构特征,同时获得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将GIS等计量方法运用到就业空间及就业中心的识别、分析、判断中,丰富了就业中心识别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分析大城市的多中心化发展,为更好的理解就业业态及就业空间格局的变化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