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TAO)多种辨证权威文献和学术界辨证论治文献的全面交叉比较,揭示TAO辨证失范的复杂表现形式、基本成因,提出本病辨证规范的基本方法与对策。材料与方法:1.采集当今各主管部门颁布且常用的TAO中医辨证权威文献,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统编《中医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教材等13部文献的辨证资料。2.利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2000年至2020年间中文期刊正式发表的TAO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文献。3.比较TAO辨证权威文献之间、临床TAO辨证论治文献之间和两种文献之间,TAO辨证、症状、病辖症状和证辖症状的差异性,借以全面揭示本病辨证失范的问题与成因,并提出重新规范的思路与方法。结果:1.对13部拥有TAO辨证标准的权威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各文献TAO辨证数量4-6种不等,所辖诸证互有参差,无法体现辨证标准的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统计共得血脉瘀阻、气血两虚、寒湿阻络等16证,数量严重超出TAO辨证诊断实际承载的范围;具体发现16证之间存在的问题:诸证之间同证异名(血脉瘀阻与血瘀、脉络血瘀;热毒与脉络热毒等)、诸证属性交叉(如脉络瘀热与湿热毒盛)、上下位证(如血脉瘀阻与脉络瘀热、寒凝证;肾虚与肾气虚)、程度差异证(热毒与热毒炽盛)等混杂共存,缺乏辨证规范和标准的基本条件。2.权威文献中证与所属症状存在的问题:以不同方式考察血瘀证、气血两虚和3种证(寒湿、寒凝和阴寒),发现诸证所属症状数量过多(血瘀证23个局部症状),已严重超出正常范围,症状间存在包含关系(间歇性跛行包含步履艰难)、描述重叠(如皮色暗红或紫暗,皮肤可呈紫红色,呈紫绀色)、羼入它证症状(如血瘀证中患肢麻凉为寒湿等证的特征表现)等问题;病辖诸症与证主症状的问题:在整理症状中,发现病辖诸症与证主症状间存在概念重叠、概念包含等情况(血瘀证中的静息痛、间歇性跛行和皮肤紫红皆有此类问题)。3.对学术界TAO临床辨证42篇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中医辨证统计共计19证,分别为血瘀、阴寒、湿热下注、热毒、气血两虚、虚寒等证,证数过多,严重超出TAO实际辨证范围;19证之间存在同证异名(瘀滞与血瘀、湿热与湿热下注、气血虚弱与气血两亏、阳虚寒凝与虚寒等)、诸证属性交叉(痰湿阻络与湿热瘀阻、脉络瘀热与湿热毒盛)、上下位证(如血瘀与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阴虚与热毒伤阴)、程度差异证(热毒与热毒炽盛)、单证与复合证(湿热与湿热毒盛)等问题。学术界TAO辨证方法大致分为4类:第一类完全执行辨证权威文献TAO辨证标准,但各方参考的权威文献却不是同一版本,差异甚大;第二类是建立在辨证权威文献基础上另作不同的改动。如艾明瑞等所辨的寒凝血瘀证是将权威文献中的寒凝血脉与血瘀证相合并;第三类为医者另起炉灶,各行其是,无参考标准的迹象,几乎是根据自身经验灵活辨证。如刘喜民等将TAO辨证为血瘀滞证、阳虚寒凝证、痰湿阻络证皆未执行权威文献辨证标准;第四类是TAO中医辨证与西医的病程分期相照应,但报道结果互有参差。4.考察学术界TAO高频证(频次高于5)的症状体征构成:分别从全身症状、局部症状、舌象以及脉象出发,考察TAO血瘀证、阴寒证、湿热下注证、热毒证、气血两虚证、虚寒证和寒湿证共7证的症状体征构成,指出了出各证下辖诸症状(体征)存在数量过多(如血瘀证的局部症状达29个之多)、局部症状表述不规范问题(如步履沉重、步履维艰等较为口语化)、羼入它证的症状(血瘀证局部症状有患肢发凉、患肢畏寒等,应是寒凝血瘀的复合证)等问题。5.分期辨证考察:考察学术界辨证照应分期文献,发现分期过多及其衍生问题、辨证过多及其衍生问题、辨证照应分期出现了大量多对多现象的问题等。结论: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各家权威文献中医辨证有较大出入,导致TAO中医辨证没有统一标准。应着重解决16证之间同证异名(不仅仅是证名上的辨别,有些证名迥异经考察症状后相差无几也该合并,如寒湿与寒凝)、诸证属性交叉、上下位证、程度差异证等问题。解决以上问题的切入点则在管理证辖诸症状:保留一些概括性症状同时,并去除其包含的症状(如保留间歇性跛行,删掉步履沉重、步履艰难等);合并或归纳描述重叠的症状(如皮色暗红或紫暗,皮肤可呈紫红色,呈紫绀色可结合临床经专家共识进行删改)、删除羼入它证的症状(如血瘀证中患肢麻凉可酌情删掉)。2.学术界辨证混乱的问题得不好解决问题在于:TAO各权威文献没有统一的中医辨证标准,加之临床各医家随意更改证名及症状,其辨证的倾向性未被学术界继承。统一辨证,应着重分析权威文献与学术界临床辨证倾向性差异:支持具有一致性的辨证(血瘀证、气血两虚)、采纳学术界的观点(阴寒、湿热下注、虚寒等)、删减未被采纳或极少用到的证(肾虚、肾气虚弱、热毒伤阴等)。3.删繁就简,着力解决TAO病辖诸症与证所属症状的矛盾问题:TAO学术界各证与所属症状的各种矛盾(如学术界各证与所属症状的存在数量过多、掺杂他证的症状、表述不规范、重叠等)的核心成因在于病辖症状在各证当中被不受控地大量扩充(如疼痛扩充为患趾酸胀刺痛、肿胀疼痛等,静息痛扩充为持久性夜间静止痛、夜间疼痛剧烈等)。故删除它证症状、规范描述用语、解决重叠描述等精简症状的方法,应侧重于病辖诸症扩张出的症状。4.学术界辨证照应分期进行,思路可取,但辨证各宗其是,五花八门。TAO辨证规范,应该以局部症状辨证为主,对应临床病程分期,结合临床,加上着重解决证名、症状称谓和构成的规范,以解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与各证的吻合问题,为规范本病及其他外科疾病规范辨证提供方法。试探性提出具体对策:以阴寒、虚寒照应局部缺血期,以血瘀证照应营养障碍期,以热毒证和湿热证照应坏死期,以气血两虚照应恢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