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风险特性及其社会保障特征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ru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分析转型期我国农民所面临收入风险的特性切入,结合当前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探讨了现有制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而针对收入风险的特性以及制度的缺陷试图从宏观层面梳理并建构一个层次分明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参照学界关于农民收入与消费的理论,笔者从收入风险的双重性、收入增长受阻以及农民收入与消费的矛盾三个方面,结合国家农业税政策、农地制度、粮价制度以及人口流动政策详细探讨了我国农户收入风险的特性;针对转型期特殊性的风险,结合当前制度的现状和问题,文章着重介绍了当下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该采取的思路,也即是:在发展基础保障优先的情况下,以新农保与新农合制度为支柱,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灾害救助和惠农政策等针对特殊人群的制度为补充,摒弃单纯复制城镇职工社保制度的思想,建设特征鲜明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笔者认为:转型期的农民在继续面对自然与市场风险的情况下,现代性的进入更使农民体验到消费所传递的确定性与即时实现性,这极易扩大农民新形式的收入风险,然而农民的收入增长受到了来自产量与价格的双重限制,收入性质亦未发生根本转变;与此同时,消费行为逐步强化为消费主义并开始消解传统农村的社会保障,而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未能做出有效反应。不幸的是,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因此而暂时搁置,这正是当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所在,而强化有针对性的农村社会保障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其他文献
期刊
慈善事业是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慈善事业在筹集社会资源、提供物资援助,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学术界也逐渐关注慈善捐赠的发展及其所处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