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识形态问题古老而又常新。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意识形态控制问题贯穿始终,且是决定意识形态实践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今,中国社会内外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市场化、全球化、网络化来势汹汹,全方位冲击、改造和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思想,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和传统的意识形态控制方式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在社会发展中处于特殊地位发挥着不开替代作用的高校,更是日益成为思想激荡和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也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争夺中国青年的重地。在全球化的底板上,高校遭遇了各种思想/思潮的“众神狂欢”,何以在高校有效加强意识形态控制(即高校意识形态控制)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这已经成为必须要着重研究和认真对待的紧迫问题。文章立足高校实际,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和国内外的意识形态控制理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从意识形态的功能入手,以如何有效加强高校的意识形态控制为主线,在对意识形态控制现状全面透视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高校功能的拓展和高校的意识形态控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在对国内外的意识形态控制理论进行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在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控制应坚持的原则、主要任务及路径选择。全文包括导论、正文五章和结束语。导论部分主要阐明了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介绍、评析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阐明了全文的逻辑结构及主要观点,并说明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一章主要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意识形态的内涵和功能、对意识形态控制的理解、意识形态控制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文章分析指出,意识形态控制是指一个国家和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党,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牢牢掌握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权,保证代表和反映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思想、文化、观念、道德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意识形态控制不等于思想控制,意识形态控制尊重人们一定范围的思想自由,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控制是建立在思想自由的基础上的,控制的目的是与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更大的自由相一致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极大的挑战,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离不开意识形态控制,意识形态控制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不可少的途径。高校意识形态控制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意识形态控制中占有着独特的地位,具有着显著的特点。第二章主要探讨了新时期我国高校在意识形态控制中的作用、高校意识形态控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三个问题。新时期(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在社会发展中中心地位的确立,使其基本功能得到新的拓展,高校通过基本功能的拓展在全社会范围内发挥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辐射功能,从深层次上影响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在全球化、市场化和网络化的冲击下,全球化带来的文化的多元化、社会转型带来的利益的多元化和网络化带来的舆论的自由化,给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和传统的意识形态控制方式带来挑战:主流意识形态淡化、价值取向偏差、道德危机、功利思想严重等。这种挑战不仅是对高校本身的挑战,更是对党和政府政治“合法性”的挑战,挑战的背后潜在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危机显现。面对挑战,高校传统的意识形态控制方式仍在发挥着主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主要途径,对校园文化和新闻媒体作用的发挥还存在浅层次上。问题已经呈现,需要进行的就是面对结果的“反馈控制”以及对避免更多问题出现的“前馈控制”,这是必要的又是紧迫的。第三章首先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有关的意识形态控制理论,并对我国建国以来有关意识形态控制问题的争论加以澄清,认为对意识形态问题的一味的“淡化”和“强化”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是错误的,进行意识形态控制,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不能过激也不能保守,控制要把握住“度”,既不能回到阶级斗争的老路上去,也不能夸大对民主、自由的追求。其次,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阿尔都塞和马尔库塞相关的意识形态控制理论的分析,得到启示:要正确认识在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重要性、重视意识形态控制的策略及注重尊重意识形态主体的主体地位。再次,对西方高校意识形态控制的特点加以总结并得到一定的启示:意识形态控制的无意识性不可忽视、充分发挥社会多方面的力量进行高校意识形态控制、要重视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研究与意识形态教育实验。由此为后面如何有效在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控制作好理论铺垫。第四章探讨了新时期在高校中进行意识形态控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承担的主要任务。根据意识形态的特点、高校的意识形态主体的特点和网络的特点,认为在高校中进行意识形态控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有:主动性原则、认同性原则、包容性原则、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承担的主要任务有:紧跟时代发展坚持理论创新、加强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整合舆论阵地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加强高校文化建设、加强对留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四大原则和五大任务的制定,为在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路径研究提供了准则,明确了方向。第五章探寻新时期在高校中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路径选择。提出要建设“三位一体”的意识形态控制体系,三位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和新闻媒体建设,一体是都为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规范和引导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坚决反对和打击各种反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同时要保障这一体系的可行性,需要进行由思想保障、物质保障、人力保障和制度保障组成的保障体系建设。在可行的“三位一体”的意识形态控制体系下,在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控制要灵活选择运用以下控制的方法: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有形控制与无形控制、宏观控制与微观控制。高校意识形态控制的成效如何难以用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只有通过价值的标准来判断,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动摇(树立政治权威)是判断意识形态控制成效的最基本的价值标准,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化(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的获得)是判断意识形态控制成效的深层次的重要价值标准,形成意识形态领域的和谐状态是衡量意识形态控制成效的又一深层次的价值标准。本章最后对在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针对正确把握在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限度、在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控制注重面向现实问题及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基本策略进行了研究。这一章也是本文的重点和落脚点。结束语指出,我们要用动态的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高校意识形态控制问题,不断变化的现实决定了高校意识形态控制必须不断做出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现实的需要,这也决定了高校意识形态控制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