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中黄酮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u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大青叶为研究对象,利用硅胶柱色谱法、聚酰胺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反复重结晶等手段对其黄酮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化学性质和质谱、波谱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并鉴定了8个黄酮类化合物:异金雀花素(化合物1)、异金雀花素-3"-O-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2)、异牡荆素(化合物3)、异牡荆素-3”-O-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4)、异荭草苷-3”-O-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5)、异牡荆素-6”-O-吡喃葡萄糖苷(化合物6)、异荭草苷(化合物7)和肥皂草苷(化合物8)。其中,化合物1、2、4、6、7和8为首次从菘蓝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新化合物。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建立大青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芦丁在11.56~57.6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1.4%)。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大青叶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对大青叶总黄酮的样品制备方法进行考察,确定最佳样品制备方法为用20倍量的60%g~醇,超声提取4次,每次30 min。   使用SOD试剂盒,对8个黄酮化合物及大青叶总黄酮提取液体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进行测定,评价它们的抗氧化活性。结果8个黄酮化合物及大青叶总黄酮提取液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   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青叶中6种黄酮类成分:异金雀花-3”-O-吡喃葡萄糖苷、异牡荆素-3"-O-吡喃葡萄糖苷、异荭草苷-3"-O-吡喃葡萄糖苷、异金雀花素、异牡荆素和异荭草苷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异金雀花-3"-O-吡喃葡萄糖苷、异牡荆素-3"-O-吡喃葡萄糖苷、异荭草苷-3”-O-吡喃葡萄糖苷、异金雀花素、异牡荆素和异荭草苷浓度分别在33.0~660μg·mL-1、10.0~200μg·mL-1、14.5~290μg·mL-1、27.5~550μg·mL-1、33.0~660μg·mL-1和12.0~24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7.7%(RSD=1.8%)、97.5%(RSD=1.9%)、95.3%(RSD=3.4%)、91.6%(RSD=2.0%)、96.3%(RSD=3.1%)和98.3%(RSD=1.8%)。该方法为大青叶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其他文献
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Jack) Benth.为豆科猴耳环属多年生高大乔木,又名围涎树,蛟龙木,广布我国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及云南等地区,以干燥带叶嫩茎枝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