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系对SAPHO综合征遗传背景的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tuy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Synovitis,acne,pustulosis,hyperostosis and osteitis(SAPHO)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皮肤和骨骼疾病。因其往往表现为多发性的骨破坏,难以与肿瘤骨转移鉴别,很多患者遭受了非必要的外科手术治疗。且症状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生活负担,甚至造成患者的抑郁状态。但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认识有限,对其治疗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开展遗传因素的研究对SAPHO综合征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SAPHO综合征的致病基因报道非常少,且大多数研究基于小队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联分析,无进一步功能验证。新一代测序技术对常见和罕见变异具有高灵敏度,在小样本研究中具有巨大的优势。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对SAPHO综合征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e,WES)和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分析,探究其潜在致病基因。  双膦酸盐同时具有抗炎和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对SAPHO综合征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目前唯一可以逆转骨骼损害的药物。本研究将通过一项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探究其在SAPHO综合征中的疗效。  研究目的:  1.建立中国SAPHO综合征遗传病因学研究队列。  2.对SAPHO综合征家系进行WES及CNV分析,筛选候选致病基因。  3.初步验证候选致病突变的功能,探寻其潜在致病机制。  4.评估双膦酸盐治疗效果,验证SAPHO综合征的致病机制。  研究方法:  在前期基础上,继续收集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外周血样本,扩大研究队列。对其中18个SAPHO综合征家系样本进行全基因组DNA提取,通过WES和CNV分析,筛选潜在致病基因。针对重要的候选突变,利用Sanger测序探究相关基因在100例散发患者中突变情况,并利用蛋白质印迹法等实验方法进行致病性验证,提出SAPHO综合征致病模型。最后利用双膦酸盐的前瞻性试验验证该致病模型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  1.通过对18例SAPHO综合征家系WES和CNV分析,共筛选到4个候选致病突变。提出T细胞对SAPHO综合征发病的重要贡献,炎症水平的改变在SAPHO综合征临床表型的核心地位。  2.通过Sanger测序、蛋白质印迹法等实验,验证了SIVA1c.5C>G在SAP1家系内与SAPHO综合征共分离现象,该突变可导致Siva1蛋白水平的下降,验证了该突变的致病性。  3.通过前瞻性分析,双膦酸盐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并且可通过抗炎作用来缓解脊柱骨髓水肿。推荐将双膦酸盐用于伴有骨髓水肿患者的一线治疗。  研究结论:  1.通过对18例SAPHO综合征家系WES和CNV分析,共筛选到4个候选致病突变。  2.基因SIVA1c.5C>G可能通过调控活化T细胞的凋亡和促进机体炎症水平进而导致SAPHO综合征的发生。  3.一年随访时双膦酸盐可通过对炎症的抑制进而缓解脊柱骨髓水肿,对SAPHO综合征有良好的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眼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理过程,可见于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CRAO)、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ON)、青光眼等疾病。如何评估、治疗并获得最好的视力恢复,一
目的:  通过比较胰岛素泵联合DPP-4抑制剂短期强化降血糖治疗与单纯胰岛素泵短期强化降血糖治疗前后患者FPG、1hPG、2hPG、3hPG、HOMA–IR、HOMA-β、C-肽释放曲线、HbA1c的
目的:  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检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细胞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的表达水平,分析ANGPTL-4与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的表达之间的联系。同时观察不同
刘开渠纪念馆是兼具文化性、公益性、服务性、宣传性的综合性纪念馆,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安徽省少先队教育基地,承载着向不同社会群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