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提脂后残渣热解过程中的氮迁移转化规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vin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湖泊、海洋中广泛分布,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与传统生物质不同,微藻主要组成部分是蛋白质、脂肪和多糖;由于微藻养殖所需的耕地面积远小于传统木质生物质,因此,微藻柴油也被誉为第三代生物燃料。同时,微藻提脂制取生物柴油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微藻残渣,微藻残渣被当作一种低廉的生物质能源而被更多学者关注。与传统生物质不同,微藻和微藻残渣中含有大量蛋白质,使得藻粉和残渣中氮元素含量远高于传统生物质。藻粉和残渣中氮元素会通过生物燃料制取过程转移到生物燃料中,从而在后续利用过程中造成氮氧化物污染问题,因此,研究微藻和残渣在热解过程中的氮迁移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微拟球藻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微藻在热解过程中氮的迁移转化规律。实验在水平管式炉上进行,热解三态产物中氮平衡范围是81.4%-91.2%。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藻粉中的总氮主要由焦中的氮向焦油和热解气中迁移,焦中氮元素含量逐渐降低,含氮官能团氨基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并在400℃和500℃中发现氰键的吸收峰,表明在这两个温度下焦中含有腈类物质;焦油产率在500℃达到了最大值57.1%,随着温度的升高,焦油中的含氮物质由以酰胺类为主,慢慢向以杂环氮类(以吲哚类居多)和腈类物质为主转变;热解气中主要含有HCN、NH3和NO(600℃以后出现),随着温度的增高,HCN显著增加,表明原样中的氮随着温度的升高,更多地转化为HCN。其次,藻粉经过提脂过程和甲酯化过程发现,藻粉的脂肪是由饱和脂肪酸(C12-C16烷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十六烯酸和十八烯酸)组成,并在水平管式炉上对藻粉残渣进行热解。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残渣焦样的氮含量逐渐降低,但是略高于同等条件下藻粉焦样的氮含量。残渣热解焦油产率在400℃达到最高58.6%。在残渣热解焦油中,含氮物质主要是由酰胺、腈类、杂环氮类组成。在低温区间,这三类含氮物质在焦油中含量相近;随着温度的升高,酰胺类物质逐渐降低,腈类物质含量缓慢上升,杂环氮类(以吡啶吡咯类为主)含量明显上升。通过对比藻粉和残渣的热解实验结果,发现两者焦中含氮有机官能团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油脂的存在主要影响三态产物产率趋势以及焦油中含氮物质类型。值得注意的是,油脂可以促进原料中蛋白质向酰胺类物质转化,同时,当没有油脂存在时,提脂藻渣中的氮更多地转化为焦油中吡啶吡咯类杂环氮物质。
其他文献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以能量转换率高、无污染和功率密度高等优点被认为是适应未来环境要求的理想新能源之一。双极板作为PEMFC中关键部件之一,它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整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的整体效率随着涡轮进气温度的提升而提高。涡轮进口温度的提升依赖于先进的叶片冷却技术,寻找更高性能的传热结构对叶片冷却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众多的传热结构中,凹陷涡发生器以高传热、低流阻的特点,引起各国研究学者的兴趣。目前,对凹陷涡的数值计算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静止凹陷通道RANS模拟方法,对于凹陷内部的非稳态特征及旋转凹陷涡通道研究仍需进一步完成。鉴于此,本文对凹陷通道进行了非稳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严重紧缺、资源供应不足、环境压力加大,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文通过对电厂集中供热供冷系统的优化研究,为今后电厂集中供热供冷系统优化研究的发展提出了科学建议,这对于我国转变能源利用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电厂集中供热供冷系统
研究和发展快速、高灵敏与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领域的重要课题,以核酸适配体探针为识别元素的电化学传感器是该研究领域的前沿和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置换型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以“适配体-互补DNA(aptamer-cDNA)”复合探针为识别元素,通过链置换分子识别反应引发的电信号对目标分子进行定量分析。此类传感器具有设计简便、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的优点,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学位
在地面上进行的空间环境试验是检验和保证航天器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在航天器的热试验方面,常压下的热循环试验因其在试验周期和成本上相对于传统热真空试验的优势而在近几年被
目前,温室效应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共同关注的问题。IGCC电站被誉为世界上最洁净的燃煤电站之一,通常说它环保性能好主要是指Sox,Nox和固体颗粒排放量比常规脱硫煤粉电厂低,而CO2排
学位
副叶轮动力密封虽然在实际工程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理论研究薄弱,内部的流动机理尚未为人们所掌握。基于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副叶轮动力密封的流动规律和密封机理,完善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