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维生素C对中华鳖免疫、抗应激和体组成的影响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2008zxff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生素C是水产动物所必需的微量营养成分。本课题以中华鳖为试验对象,研究维生素C对中华鳖血浆补体、免疫球蛋白含量和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影响;对中华鳖肌肉和裙边常规营养成分、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肌肉肉质相关指标的影响;对中华鳖不同部位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选取同一放养批次、体质健康的中华鳖,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平均体重为150g,进行为期60d的养殖试验。其中的一组作为对照组,对其投喂基础饲料,另外的四组为试验组,分别对其投喂以多聚磷酸酯维生素C形式添加100、200、400和2000mg/kg维生素C的试验饲料1-4。养殖试验结束后,宰杀所有试验鳖,制备血浆后,解剖取脾脏称重;同时取腿肌、裙边和背甲样品,分析中华鳖的体组成并对肌肉样品进行肉质分析,同时测定血浆免疫相关指标和应激指标。饲料添加维生素C能够提高中华鳖血浆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添加维生素C的各试验组补体C3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添加2000mg/kg维生素C组的补体C3含量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286.67%。血浆C4含量随着维生素添加量的增加也呈增加趋势,维生素C添加量为200mg/kg的试验组C4含量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33.33%(P<0.05)。血浆免疫球蛋白含量随着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呈升高趋势,维生素C添加量等于或高于200mg/kg时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维生素C添加量等于或高于400mg/kg时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添加维生素C对血浆中IgG含量的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添加维生素C还能增强中华鳖血浆免疫相关酶的活力。血浆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随着饲料维生素C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当维生素C添加量最大即2000mg/kg时酶活力均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8.75%、7.97%、94.45%、43.23%和222.41%。饲料添加维生素C也能够增强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力,血浆ACP和ALP活力均在饲料维生素C为400mg/kg时最高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9.74%和66.76%;而血浆MPO活力在饲料中维生素C为200mg/kg时最高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比对照组提高了76.98%。饲料添加维生素C能够增强中华鳖抗应激能力。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水平的提高,中华鳖血浆皮质醇和葡萄糖含量也呈下降趋势,并且各试验组血浆葡萄糖和皮质醇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试验组-1、试验组-2、试验组-3和试验组-4的血浆皮质醇含量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35.17%、31.98%、34.59%和37.89%。饲料添加维生素C能改善中华鳖体组成和肉品质。随着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肌肉和裙边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鲜味氨基酸(FAA)和总氨基酸(TAA)的含量也逐渐升高。肌肉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随着饲料维生素C添加量的升高而逐渐降低,但是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却逐渐升高。肌肉乳酸脱氢酶(LDH)活力、肌酸激酶(CK)活力、丙二醛(MDA)、肌酐(CRE)和胆固醇(CHO)含量随着饲料维生素C水平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并且当维生素C添加量最高即为2000mg/kg时均达到最低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饲料添加维生素C对肌肉和裙边的常规营养成分没有显著影响(P>0.05)。另外,饲料添加维生素C能够促进中华鳖机体的胶原蛋白合成能力,随着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胶原蛋白含量也呈升高趋势,肌肉、裙边、肝脏和背甲的胶原蛋白含量均以维生素C添加量为400mg/kg时最高。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