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就业问题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的妥善解决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近些年来,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问题凸现。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各级政府务必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 目前,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基本上建立起了省、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五级服务平台。县级劳动力市场是城乡劳动力交汇点,承接着我国城镇就业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双重压力,是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关键和难点。县级政府作为我国连接城乡、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级地方基层政府,在推进就业服务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县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我国就业问题治理中的特殊作用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关注研究。因此,对创新和完善县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研究便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从实践探索层面来看,县级政府作为我国行政管理权限的基层一级政府,是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政策落实的关键。本文对县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研究是基于个案的研究展开的。本文选取山东省X县作为调查研究个案,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从就业服务对象需求的角度出发,对X县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供给现状进行了分析。论文力求从X县个案的研究出发,整理归纳完善对策。在借鉴国外就业服务体系改革经验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之上,应用从特殊到普遍的归纳推理原理,总结归纳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县级就业服务体系改革措施,为完善我国县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改进策略。 从理论探索层面来看,我国学术界对就业服务的理论研究多集中于国际经验比较借鉴以及全国整体性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机构、体系分析,很少涉及县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研究。而我国对于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的研究多集中于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现象,对于应用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通过分析求职者对就业服务的需求,进而对县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行研究的不多见。新的理论研究视角的引入有助于多角度分析我国县级就业服务体系,从而拓展分析问题的广度和视野,丰富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研究。 本文的结构除绪论外,由五个主体部分构成。 第一个主体部分是本项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假设部分。该部分主要叙述了作为本文主要理论研究视角的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对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的核心概念及理论假设进行了阐释,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我国县级公共就业服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 第二个主体部分是本文的研究设计与数据采集部分。该部分对本文的研究个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问卷设计的方法和发放的过程作了相关说明。 第三个主体部分是数据分析及结果讨论部分。该部分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在对本文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的基础之上,分析总结出该县劳动力市场中求职者对公共就业服务的需求情况并对问卷进行深入分析。 第四个主体部分为策略构建及建议。该部分根据问卷深入分析概括,对县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提出了对策建议。 第五个主体部分是本文的研究总结与展望部分。该部分对全文研究进行概括总结,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论文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本文基于对国内外公共就业服务理论及文献的整理研究,把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与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相结合,试图在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上有所创新。 (1)研究领域的创新:县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是国家扩大和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其完善与发展对解决城乡劳动力的失业问题有重大影响。我国学术界对于县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研究较少。有鉴于此,本文选取一个个案县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具有创新性。 (2)研究视角的创新: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是劳动经济学解释失业问题的重要理论工具。我国学术界在应用劳动力市场就业搜寻理论时,通常用于研究特殊群体的就业行为,用此理论来解释县级基层求职者需求,改革完善县级就业服务体系的文章却一直处于空缺状态。本文以求职者的需求为出发点,选择和运用相关理论和假设,试图为解决公共就业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均衡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从而改革和完善县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这种尝试,具有鲜明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