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papillaryserouscarcinoma,UPSC)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五年期间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42例UPS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UPSC患者42例,同期子宫内膜癌患者243例,占17.2%;平均发病年龄为66岁;14例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经术前诊刮确诊,占33.3%(14/42);早期患者(Ⅰ期+Ⅱ期)25例,占61%(25/41),晚期患者(Ⅲ期+Ⅳ期)16例,占39%;42例患者中41例行手术治疗,G3,18例,占43.9%,34例纯净型,占83%(34/41),混合型7例,占17%(7/41),20例浸润>1/2肌层,占49%,16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5例淋巴结阳性,占31%,11例患者行大网膜切除术,大网膜发现癌灶转移者5例,占45.4%;免疫组化检测,其中ER(雌激素受体)阴性20例,占71%,PR(孕激素受体)阴性24例,占86%,ER、PR均阴性18例,占64%,P53阳性者占75%,ki-67指数范围20%-90%,均值:67±21%;30例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治疗,10例术后接受单纯辅助化疗,12例术后接受单纯辅助放疗;不同期别的生存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放疗患者和未放疗患者的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1;术后化疗患者和未化疗患者的生存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结论:UPSC是子宫内膜癌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诊断时多为晚期。诊断需靠术前诊刮,术前的CA125检查、B超及病理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率的提高。肿瘤细胞分化不良,易发生深肌层浸润、子宫外播散以及远处转移,手术病理分期常高于临床分期。术后复发率转移率高,预后差,手术病理分期与预后相关。治疗强调全面的手术分期及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助化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