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产性师生关系及其建构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tudier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实践中最主要的矛盾主体,构成学校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因此,师生关系一直是教育学界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的话题。然而,师生关系的平稳、健康发展,需要多方面因素的支撑。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进步,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各种激烈的竞争与压力,充斥功名利禄、物欲横流的社会导致人对物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欲求,甚至逐渐转嫁到了对人的占有。人们的生活丧失原有的温情,变得麻木和死板,人的生命价值无法具体临现,人与人的交往变成了 “物物交往”。盛行的“占有”风气渗透当下的教育,使得师生关系变得占有化、利益化、冷漠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快速培养“高分”学生,争取更多的利益,一味地对学生实行“满堂灌”式的教育方式,完全忽略了学生作为人的存在。学生在毫无生气的教育中只学会了为了争取高分“掠夺”知识而非领会知识,认为学习不过是一种占有成功的工具。长此以往,师生关系情感淡漠,教师的职业动力不足,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实现力下降甚至丧失,不利于师生的个体发展,教育事业难以为继。在占有式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是停滞,甚至是萎缩的,人们开始渴望建立能够让师生在教育关系中重塑鲜活个体,实现共生发展的交往模式,一种“共生型”、“生产性”理念悄然进入教育视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亟需迫切解决的课题。生产性师生关系是本文建构的理想师生关系。弗洛姆认为“生产性”是人运用自己的力量对自己的潜能的实现的特性。在他看来,具有生产性人格的人不仅具有较强的能动性,还能不断实现自身的潜能与创造力,使人的自我发展更加完善。生产性的爱则是对对方潜能的一种认可,即不断地对对方进行给予、尊重、认识、关心,当然也包含着责任。通过这些爱的表达促进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亲密性,也促进自我与他人的发展。教师如果一味地以不合理的权威占有学生,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那么他的教学工作则会变得苍白无力,他所投放的知识的“石子”无法激起学生好奇心的“漪涟”,也就自然使他们的学习生活变得毫无生气,失去应有的创新思维。生产性的师生关系就在于要求教师对学生施以生产性的师爱,让教师和学生在生产性的师生关系中,使学生的潜能在教师的激励下得到实现,在教师的呵护中更懂得关爱他人,同时也让教师提高自我职业价值认同,这是关怀师生双方人性解放和发展的过程。总的来说生产性师生关系具有交融性、关怀性、精神性和共生性,这样的师生关系使单向的、死板的占有式师生关系变成双向流动的动态师生关系,在师生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中关照教师与学生的生命价值。为了构建生产性师生关系,本文试图提出了可行性构建策略,包括培养教师的“生产性”理念,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增强教师关心、组织、管理能力;创建生产性校园文化环境;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以及评价标准的改革构建生产性师生关系的制度条件;等途径进行入手,以期能为学校教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带来启示。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群众健身场地匮乏,而现有的多数体育场馆却处于闲置或对外开放不足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健身的热情和全民健身工程的推行。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
武汉市高校体育社团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可以揭示武汉市高校体育社团的开展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武汉市高校体育社团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而且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职业是个人生存的舞台,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选择一份职业,是我们每个人终会面临的抉择。与专科、本科生相比,职高生需要更早地面对择业问题。了解自身的职业心理发展水平,做好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关于职业成熟度的研究一直是职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国内有关少数民族职业成熟度的研究较为匮乏,针对藏族职业成熟度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藏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众多的群体,对其职业成熟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