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G结构优化设计及在微带天线阵列去耦中的应用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sn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带天线及其阵列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通信和雷达系统中,因其具有低剖面、重量轻、体积小、便于与其他有源器件和电路集成等优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微带天线及其阵列容易激励起表面波,这就使得阵列阵元之间的互耦增大,导致微带天线及其阵列的辐射效率和增益降低。近年来,电磁带隙(EBG)结构因其本身具有禁带特性和同相反射的卓越性能,应用在微带天线及其阵列领域可以降低微带天线阵列阵元之间的互耦,有效的改善天线的辐射性能,增加增益,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天线的性能,可以满足现代无线通信技术对于高性能天线的要求。本文就EBG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和EBG结构在微带天线阵列去耦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研究。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归纳如下:  (1)为了解决复杂的电磁模型优化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和IE3D电磁仿真软件的设计方法,并对整个优化架构进行了介绍。针对目前电磁软件IE3D没有优化功能,优化计算时只能通过不断的迭代达到目的,这种迭代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并且不能优化复杂的电磁模型。本文以MATLAB软件为基础,将IE3D电磁仿真软件与PSO算法相结合,对微带矩形贴片天线和E型天线进行优化设计,仿真优化表明该方法可行,能有效的缩短优化周期,且在优化过程中无需人为干涉。  (2)优化设计了共面的电磁带隙结构(Uniplanar Compact EBG,UC-EBG)。以UC-EBG结构为原型,通过优化UC-EBG结构的周期、长、开槽宽度、枝节长度,成功的将PSO/IE3D应用到UC-EBG结构的设计中,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UC-EBG结构带隙范围为1.11~4.62GHz,阻带宽度为3.51GHz,且在整个阻带宽度内具有很好的带隙深度,设计的UC-EBG结构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微带天线及其阵列中。  (3)介绍了微带天线阵列的数学分析方法、天线阵列中的互耦的定义、产生及互耦的分析方法等,将前面优化设计的UC-EBG结构应用到矩形微带天线和微带阵列天线去耦中。仿真结果表明UC-EBG结构有效的抑制了天线阵列中传播的表面波,降低了天线阵列的互耦和后向辐射,提高了辐射效率,改善了天线阵列的性能。
其他文献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对贴有RFID标签的目标对象进行识别、跟踪和查询。如今,IOT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重点战略规划之一。作为物联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兴起了一种新的通信方式机器与机器通信(M2M)。M2M是指在很少人为干预条件下,机器之前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和后台服务器传输信息。以前的通信网
学位
作为当下信息技术和人机交互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人脸识别技术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大量研究并在现实社会诸多领域逐步得到应用。相较于其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人脸识别在
学位
由于确定性信号和随机信号的研究方法存有极大的差异,因此在分析研究复杂信号之前,判断复杂信号是确定性信号还是随机信号具有重要意义,以便有针对性的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对
本文基于FPGA处理器和USB3.0接口,设计实现了一种雷达信号处理机。论文给出了本信号处理机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算法的设计与实现,并对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和分析。  在系统的
随着光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光器件的调谐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传统光纤光栅只能实现基于弹光效应(应力)或者热光效应(温度)的慢性调谐,因而在高速光通信及光传感领域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