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丝自被人类利用以来,就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高档的纤维,因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而给人以高贵、华丽的象征,但水洗牢度差是真丝染色织物的一大缺陷。活性染料具有鲜艳的色泽和优良的色牢度,是唯一能与真丝纤维以共价键结合的反应性染料,其共价键的键能远大于氢键、范德华力,因而应用活性染料染色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真丝织物的水洗牢度问题。就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上染真丝而言,由于常规染色是在高温、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染色过程中存在着成键和断键两种竞争性反应。研究表明染料-纤维键的水解是导致此类活性染料在真丝绸上固色率较低的直接原因。叔胺类化合物易与染料形成季铵盐结构,可提高氯代均三嗪染料的反应活性,缓和真丝绸的固色条件,从而降低染料-纤维键的水解程度。本实验主要研究探讨叔胺类化合物用于提高K型活性染料的固色率,实验选取叔胺类化合物—烟酸、异烟酸、吡啶作为催化剂,研究其对不同K型活性染料上染真丝织物固色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法,确定最佳催化染色工艺,即最佳pH、温度、染色时间以及催化剂浓度。结果表明,与无催化剂的常规工艺比较,催化工艺条件下,以上三种叔胺类化合物能使K型活性染料在中性条件下上染真丝绸并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染料的固色率,且使染后纤维受损伤程度较小。经测试,染后真丝织物的各项牢度均符合服用要求。其次,实验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试了不同种叔胺类化合物同活性红K-2G的反应性能,得到染料季胺盐在不同时间的转化率,结合其对固色率的影响,得出叔胺类化合物与染料间的反应性能是影响其催化效果主要因素的结论。继而,考虑到催化剂特有的性质,在反应结束后仍残留在染液中,造成一定的药品浪费,故尝试对催化染色后的染色废水进行循环使用。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根据催化剂种类的不同,催化染色废水可进行一到两次的再次利用。最后,对叔胺类化合物在K型活性染料染棉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探。研究发现,与棉的常规染色工艺相比,中性条件下叔胺类化合物的催化效果不明显,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可提高活性染料在棉上的固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