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3年股权质押业务向券商开放以来,其规模不断扩大,质押总市值水涨船高。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银行借贷手续繁琐并且成本较高,因此低门槛、高效率的股权质押融资方式自然成为了热门。但是随着大股东们质押比例的不断上升,股权质押爆仓的可能性越来越高,如果爆仓,会使得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侵害。已有文献对于股权质押的研究,大多致力于大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对公司产生的经济后果如何,包括对公司价值、财务状况的影响等,而很少有案例类的文章从终极控制人的角度来分析其股权质押行为所带来的影响。由于信息不对称,外部股东很难完全了解自然人性质的终极控制人的关联方,使得其对上市公司的资源转移具有隐蔽性。基于此,本文创新性地从控股股东背后的终极控制人的角度出发,分析其直接与间接的股权质押行为所导致的终极控制权与终极现金流量权两权分离的情况,探究其背后的动机以及给企业所造成的经济后果。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金一文化为例,探究终极控制人钟葱股权质押行为的动机,并从短期市场反应、公司相关能力指标及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严重的现金流问题推动持续的股权质押行为。在企业高溢价并购的不断进行以及应收账款日益攀升的情况下,企业不断加剧的现金流问题推动了持续的股权质押行为。第二,两权分离程度的加深强化了利益侵占动机。在股权质押比例持续升高的过程中两权分离的程度逐渐加深,这会不断强化终极控制人利益侵占的动机,通过关联交易、违规担保等手段转移上市公司资产,损害上市公司与中小股东的利益。第三,股权质押行为影响财务状况,损害企业价值。最后,本文从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两方面得出相关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