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松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绿化及造林树种,近年来由于林业需求量逐渐增大,通过组培快繁技术手段无疑是短期育苗周期的有效途径。因此,本研究以成熟合子胚为材料,进行如下研究:①通过直接器官发生途径进行芽苗增殖的研究,建立再生体系;②进行愈伤组织培养及其分化研究;③进行愈伤组织培养及其分化过程的解剖学观察;④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湿地松不定芽增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湿地松不定芽增殖培养以湿地松无菌苗带子叶顶芽为外植体,诱导湿地松不定芽的形成。试验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激素水平、有机添加物等因素对湿地松不定芽增殖的影响,探索湿地松不定芽增殖培养的关键技术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DP+6-BA 4.00 mg·L-1+NAA 0.05 mg·L-1为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培养基附加10 g·L-1肌醇或300 mL·L-1椰子汁对不定芽增殖均有一定的增效作用。2湿地松愈伤组织培养、不定芽分化及其解剖学观察以成熟种胚、实生无菌苗的带子叶顶芽、下胚轴和胚根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及分化,试验结果表明:成熟离体胚是湿地松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愈伤组织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TX+NAA 1.0 mg·L-1+6-BA 0.3 mg·L-1和TX+2,4-D 2.0 mg·L-1+ NAA 0.5 mg·L-1 +6-BA2.0 mg·L-1,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及分化的效果均较好,二者交替使用,能分化出不定芽的愈伤组织数目较多。培养基中添加Vc 0.05 g·L-1或PVP 1.00 g·L-1,或缩短继代周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褐化。愈伤组织培养的不同阶段,对光照的需求有所不同。经愈伤组织再生的不定芽成活率较低,伸长生长困难。同时,以湿地松愈伤组织培养及分化阶段得到的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组织细胞学的观察研究。观察结果发现:不同颜色及质地的愈伤组织,组织细胞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只有白色紧实型愈伤组织存在潜在的器官发生能力。愈伤组织起源于薄壁细胞,随着细胞的不断分裂与增殖,在愈伤组织的近表层处开始出现“拟分生组织”,这是器官性愈伤组织的重要标志。从愈伤组织分化过程的切片观察发现,湿地松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属于外起源。3湿地松芽苗不定根诱导采用固-液双层培养法,对湿地松单株芽苗进行不定根诱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抑制切口处愈伤组织的形成,生根率较高的处理及基本培养基为在20d添加液体大量元素的1/2DCR。用珍珠岩和蛭石取代琼脂作为基质,虽然生根芽苗长势良好,能够节约成本,但生根率较低。生根培养基中添加ABT,对湿地松不定根诱导效果不显著。4湿地松芽苗增殖过程内源激素变化试验以湿地松实生无菌苗带子叶顶芽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采用连续添加6-BA或隔代添加6-BA的培养方式,进行不定芽增殖试验,并在各个增殖培养阶段取材,进行内源激素的提取与测定(ELISA法)。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增殖代数的增加,连续添加6-BA,增殖系数呈下降趋势,而隔代添加6-BA,其增殖系数呈波浪式升降变化。两种增殖方法,其内源ABA、IAA含量均较高,且IAA变化幅度较大,在总体水平上均呈上升趋势;而内源GA3及ZRs含量相对较低,变化不是很明显。两种增殖法的内源激素水平在不同增殖阶段表现出一定差异,高浓度的内源生长素和低浓度的内源细胞分裂素成为湿地松不定芽增殖的主要制约因素。总之,隔代添加6-BA的增殖方法,对湿地松的增殖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