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层非均质性是油藏基本特征之一,常规油气藏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从定性到定量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这些方法在应用于以水平井生产为主的重油、稠油等非常规类型油气藏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中时却遇到了困难:直井数量少,井网稀疏,井距大。针对这种以水平井开发为主的油气藏类型,其储层中隔夹层的发育情况及空间展布如何准确预测,成了这类型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此以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JN-4区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详细深入的油藏地质研究。通过本论文研究,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1)整理分析了研究区现有的多套地层分层方案,按照“标准层约束,沉积旋回控制,逐级划分对比”的原则对目的层段进行了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对比精度达到单砂体级别,完成全区统层工作。(2)分析研究区的区域沉积背景,识别各类相标志,结合岩心、测井、古生物等资料划分了沉积微相类型,并对各沉积微相类型进行测井相模式和岩相特征研究。(3)鉴于研究区奥里诺科河沉积的继承性,对现代奥里诺科河沉积模式进行了调研分析,对河道规模参数进行了测量,并针对主要目的层辫状河河道沉积调研了现代相似沉积实例,完成河道沉积参数量化研究,建立起了一套基于现代相似沉积调研的沉积微相定量研究的方法,最终建立起研究区的沉积模式,并用以指导沉积微相平面、剖面分布预测。(4)从取心井岩心分析化验数据入手,建立起研究区孔隙度、渗透率解释模型;再根据渗透率计算结果总结分析了本研究区的渗透率韵律模式;计算了各小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参数(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等),对层内、层间等非均质性进行对比分析。(5)以本研究区已完钻的水平井作为重点解剖区提出一套基于沉积模式指导—水平井精细解释约束的隔夹层研究方法,即以直井井点数据的地质统计学研究为基础,水平段隔夹层精细解释为约束,在相控下采用序贯指示随机模拟算法对砂体和隔夹层的空间分布进行地质建模研究;并用后续完钻的水平井资料对隔夹层地质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可以有效地指导后续水平井的钻进。(6)总结分析了储层非均质性影响因素,主要因素是沉积环境,其次是构造特征(包括古地形、断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