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及通信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e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数据传输从2000年开始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各厂商纷纷涉足,使无线产品技术与方案得到了广泛应用。无线视频传输是无线网络发展至今最为广泛的应用之一,它将成为视频传输行业的一次大变革。 目前大部分实时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主要通过单一的无线网络接入方式进行视频传输。由于各种无线网络存在种种限制,例如无线局域网虽然传输速率高但覆盖区域小;而公共移动网络虽然覆盖范围广,但传输速率有限,因此这种使用单一网络模式的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在应用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为了解决上述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存在的问题,“实时多模式无线视频传输系统”项目提出了一种结合多种网络模式进行无线视频传输的解决方案。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内网与公网之间的通信特点,设计并实现了多模式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及通信协议。论文首先根据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和难点,提出了多模式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案,然后提出了本文的通信协议和相应信息报格式,最后深入阐述了通信协议在系统各部件中的软件的实现技术。为了测试系统的性能,本文给出了详实的实验,深入讨论了主要技术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实时系统的传输提供了依据。通过大量实际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在该网络体系结构上运行的视频通信软件较好地实现了本项目中关于视频传输部分的全部功能。 论文最后对所作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且提出了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其他文献
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作为中继协作通信的一种,因其在提高网络吞吐量方面的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在典型的物理层网络编码设置中,两个有数据交换需求的源/目的节点同时向中继节点
随着UMTS系统的演进,HSDPA技术已经成为增强UMTS系统下行链路性能的主要手段。中继技术由于能够提高系统性能包括系统吞吐率和系统覆盖等已经被列入LTE-A标准化进程。鉴于此,
液晶蓝相态通常存在于各向同性相和手性向列相之间一段非常狭窄的温度区域,由独特的扭曲双螺旋结构和它们之间的缺陷构成。相对于传统的液晶材料,蓝相液晶在显示、相位调制器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业务正逐渐由单一的语音通信转变为涵盖语音、数据、图像和视频的综合多媒体通信。在此背景下,支持多业务应用和网络融合的下一代网络
正交频分复用(OFDM)以其频谱效率高,对频率选择性和多径信道抵抗能力好等特点,近年来成为无线通信领域里的研究热点。以OFDM调制为基础的正交频分多址(OFDMA)是新一代的无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