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合成Mg2Si/Al复合材料超塑性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MWi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因增强相颗粒的存在限制了其塑性成形的能力,故关于其超塑性变形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纯Al、纯Mg和Al-20Si中间合金为原料,利用原位反应法成功制备4%wt.Mg2Si/Al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超塑性预处理。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等多种现代分析手段,研究了超塑性预处理:T6热处理、多向锻造及均匀化退火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高温单向拉伸的方式测试了复合材料的超塑性,并对其变形特征及变形机理展开分析。  复合材料预处理前后的微观分析表明:未预处理前,Mg2Si相呈粗大的枝晶状分布在晶界处,严重割裂基体,不利于材料的塑性变形。超塑性预处理后,Mg2Si的形貌及大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转变成以球状颗粒的形式均匀分布在基体上,其平均尺寸减小到5μm以下,基体的晶粒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细化。  预处理前后复合材料的室温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预处理后4%wt.Mg2Si/Al复合材料的伸长率δ达到11.4%,比处理前提高了100%,塑性大大提高;断裂形式表现出明显的韧窝断裂特征。  对4%wt.Mg2Si/Al铝基复合材料分别在变形温度为773K、803K、833K,应变速率为10-1s-1、10-2s-1、10-3s-1、10-4s-1的条件下进行高温单向拉伸。流变应力值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4%wt.Mg2Si/Al复合材料的延伸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并在803K、10-3s-1时,延伸率达到165%;虽然应变速率敏感系数m值均小于0.3,但该材料仍具有较大的超塑性变形潜力。  4%wt.Mg2Si/Al复合材料在高温拉伸变形过程中,其变形主要机制是位错运动协调晶界滑移机制。通过对其断口的分析,断裂以韧性断裂为主,断口呈现典型的韧窝形貌,分布均匀,为等轴韧窝;韧窝的大小及深浅随变形温度及应变速率的改变而变化,与材料延伸率密切相关。  4%wt.Mg2Si/Al复合材料超塑性变形时,晶界滑移造成应力集中时会在材料内部产生孔洞。孔洞将随着变形发展而长大和连接,孔洞的大小和体积分数受应变速率、变形温度、晶粒尺寸等因素的影响。在形成初期,孔洞的尺寸较小,其长大机制主要是一般扩散机制;当长大到一定尺寸,长大机制以塑性变形控制机制为主,最终孔洞沿着拉伸轴的方向分布。
其他文献
本文制备表征了八种硅胶/SBA-15负载离子液体吸附剂并研究对酚类化合物的吸附性能,共四章。第一章介绍了硅胶/SBA-15负载离子液体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以及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二章采用化学键合法分别制备硅胶负载1-烯丙基-3-丁基咪唑溴盐吸附剂SiVBIm1Br,通过阴离子交换进一步制备SiVBIm1BF4、SiVBIm1PF6;又以不同比表面积有序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负载1-烯丙基
<正>回首历史,一句"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旖旎与闲谈,让人们记住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厦门。投洽会、台交会、石材展、国际投资论坛等一批国际性和全国性会展活动,让厦门会展名城
近年来,随着对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深入研究,发现MFC在作为可替代绿色能源及节能高效处理废水领域具备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由微生物供电的MFC具有清洁和可持续的特征,在自然条件下它能有效的催化降解一系列有机基质。然而,尽管目前关于MFC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其产电性能依旧存在瓶颈,实现其放大化、规模化并投入实际应用仍需要不断的探索。影响MFC产电性能的因素很多,但阴极的氧还原催化性能是一个关键的
2015年1~5月,据国家统计局对395家规模以上缫丝绢纺企业统计,丝产量为60948 吨,同比增长0.99%,其中41家绢丝企业绢丝产量为3333吨,同比下降9.82%;251家织绸企业绸缎产量为24173万米,同比下降1.00%;125家蚕丝被企业蚕丝被产量为857万条,同比下降3.05%。  下行压力增大  2015年1~5月,据国家统计局对887家丝绢纺织及精加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