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节约型社会机制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aldininik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国今后发展的目标。这正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提出的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选择正确的机制,才能使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有效的运行机制与目标机制。节运型社会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参与引导机制、科技支撑机制、组织调节机制和合理评价机制的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这些机制是节约型社会建立的重要保证。其中参与引导机制的建立要使全体公民不断增强危机和忧患意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并积极参与到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中来。科技支撑机制的建立必须要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来改造传统产业,同时要整合科研实力,加强节约型技术的研发并且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协调机制就是要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着力建立区域内外、上下协调合作的运行机制。合理评价机制就是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手段对节约型社会的现行状况与发展前景进行评估与预测。目标机制主要由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构成,其主要作用就是保证节约型社会的方向正确和目标实现。节约型社会机制的政策保障主要是指充分利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等各种政策杠杆来促进资源的节约和科学合理的利用,同时其中也包含了对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政策建议和参考性策略。
其他文献
税收核定制度是确定纳税人应纳税额的税收征纳制度。作为查账征收的补充,税收核定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无论是从立法层面,还是从实践角度,或是在理论领域,税收核定都没有
本文试图将“法制现代化”理论引入到宪政研究,探讨中世纪西欧城市文明和城市市民社会,尤其是市民精神与近代宪政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深化“法律意识论”的研究。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