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前列腺癌是全球严重危害男性健康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其发生发展中均起重要的作用。微小RNA(microRNA, miRNA)是一类在病毒、植物和动物中广泛存在且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可通过调控细胞生长的关键靶标而发挥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研究报道,miR-143在包括前列腺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组织及细胞中低表达,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抑制作用。但其在前列腺癌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前列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miR-143的表达比较分析,结合生物信息学和功能学研究,探讨miR-143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RT-PCR(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分析22对前列腺癌组织及细胞中miR-143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细胞计数试剂盒)细胞增殖试验、平板克隆试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试验分析miR-143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查阅文献筛选KLKs(kallikrein-related peptidases,激肽释放酶相关肽酶)家族中能被miR-143靶向调节的基因,并通过双荧光报告基因试验、Westernblot试验及组织中miR-143和KLKs表达水平的关系验证miR-143对靶基因的调控。结果:在22对前列腺癌组织中有18对癌组织中miR-143表达低于正常组织,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4),两株前列腺癌细胞DU145和PC3中miR-143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细胞HEK293T(P <0.01)。在DU145和PC3细胞中过表达miR-14348h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明显下降(DU145, P=0.001; PC3, P=0.003);克隆形成率分别下降28%(DU145, P=0.039)和39%(PC3, P=0.022);细胞通过小室的迁移率分别下降48%(DU145)和45%(PC3),P <0.001。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及查阅文献,筛选出KLKs家族中miR-143的靶基因KLK2。在7对前列腺癌组织中KLK2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28),并且使DU145细胞中过表达miR-143后,KLK2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荧光素酶双荧光报告基因试验也证实miR-143能与KLK2的3’-UTR(untranslated region)区结合并负调控其表达,过表达miR-143使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活性下降54%(P <0.05)。同时,体内(in vivo)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组织中KLK2的mRNA水平与miR-143表达水平呈负相关。结论:miR-143在前列腺癌组织及细胞中低表达,起抑癌基因样作用。miR-143可能通过对KLK2的靶向调节参与调控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从而抑制前列腺癌发生发展。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前列腺癌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今后的临床靶向治疗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