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多变,四季差异较大,在冬、夏两季极易出现极端天气状况,提高建筑围护体系的气候适应性与缓冲性能是应对此自然状况的重要途径。从该角度出发,笔者将“复合界面”的生态研究作为切入点来探寻此问题的应对策略。
本文首先对复合界面定义以及热缓冲效应的原理和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并通过对前人研究资料的分析整理,从四个方面系统地归纳了复合界面热缓冲作用的机理与方法:复合界面的空间层级、热缓冲性能体现、通风路径以及季节调节模式。然后,笔者将现有建筑中的复合界面类型进行全面梳理,并对复合屋顶、复合立面分别从形式和材料两方面分类。
本文第四章和第五章为计算机模拟部分,主要内容是针对每种类型的复合界面进行热环境模拟和热压通风模拟。第四章运用DeST软件,在冬、夏季节自然状态下,分别模拟不同类型复合界面以及各复合界面与地下空间相连时的室内热环境,探讨影响复合屋顶和复合立面热缓冲效果的因素,并总结出复合界面的优化设计策略。在第五章中,笔者运用Airpak软件,首先建立不同通风路径、体型的复合界面,模拟其在过渡季五月份的热压通风作用,并得出复合界面通风效果与通风路径、体型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将复合立面与地下空间相连,模拟地下冷热源对复合立面热压通风作用的影响。
第六章为复合界面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研究,依据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从复合界面的选择、复合界面与功能空间的整合以及复合界面通风路径的设置三方面层层递进的阐述了复合界面于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并对复合界面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举例说明。通过上述研究所得出的复合界面的规律性结论以及实际应用策略,希望可对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提供新思路与参考价值。
本文首先对复合界面定义以及热缓冲效应的原理和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并通过对前人研究资料的分析整理,从四个方面系统地归纳了复合界面热缓冲作用的机理与方法:复合界面的空间层级、热缓冲性能体现、通风路径以及季节调节模式。然后,笔者将现有建筑中的复合界面类型进行全面梳理,并对复合屋顶、复合立面分别从形式和材料两方面分类。
本文第四章和第五章为计算机模拟部分,主要内容是针对每种类型的复合界面进行热环境模拟和热压通风模拟。第四章运用DeST软件,在冬、夏季节自然状态下,分别模拟不同类型复合界面以及各复合界面与地下空间相连时的室内热环境,探讨影响复合屋顶和复合立面热缓冲效果的因素,并总结出复合界面的优化设计策略。在第五章中,笔者运用Airpak软件,首先建立不同通风路径、体型的复合界面,模拟其在过渡季五月份的热压通风作用,并得出复合界面通风效果与通风路径、体型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将复合立面与地下空间相连,模拟地下冷热源对复合立面热压通风作用的影响。
第六章为复合界面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研究,依据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从复合界面的选择、复合界面与功能空间的整合以及复合界面通风路径的设置三方面层层递进的阐述了复合界面于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并对复合界面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举例说明。通过上述研究所得出的复合界面的规律性结论以及实际应用策略,希望可对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提供新思路与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