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书法由于社会环境和朴学的兴起等因素,导致金石学的繁荣,致使人们的审美较前代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出现了历史性的转变。明末清初,随着文物出土量的增多,碑版石刻的大量发现对书法审美方向的转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大大促进了学者和书法家对书法审美和技法的革新性认识。这些出土的碑版石刻、瓦当、秦权量以及古币等文物,使书法的取法范围变的更加的广泛。清代中期,随着乾嘉学派的出现,更加地推动了书法的审美观趋向于碑学,从而使一贯占据主流地位的帖学格局被打破。甚至在当时的书法变革和审美的大环境下,帖学变的越来越靡弱,此时金石学大兴,大开清代书法之风气。清中晚期具有代表性的书画大师赵之谦就是碑学的集大成者,他凭借自身的努力、非凡的聪慧和深厚的书法功力,融百家之长,以其碑刻浑厚雄广之貌和帖学的婉转秀美之精髓,竭力创造出一种既雄厚又婉转秀丽的书风,这在他的各种书体都有体现,且都取得了成功。他书法之路的成功为我们研究“书法当随时代”的观念理论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参照。本论文的成果有以下三点:第一,分析清代晚期,赵之谦书学审美形成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第二,论述赵之谦在处理碑帖结合的行书之中,他独特地思路和办法;第三,阐述赵之谦的书法艺术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通过研究赵之谦的书法艺术,使我们知道怎样在通与变的基础上,理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当代所提倡的“笔墨当随时代”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