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支撑过渡族金属基非晶合金催化电解水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促使氢能的开发和应用。与其他技术相比,由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驱动的电解水是生产高纯度氢气最具前景的方法。然而,水分解过程中的析氢反应(HER)和析氧反应(OER)涉及多电子转移和中间物质的吸脱附,是一个动力学缓慢过程。基于此,设计高效且低成本的催化剂对节约电解水制氢成本,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过渡金属基非晶合金由于反应活性位点多和耐腐蚀性佳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如铁基、镍基、钴基合金纳米颗粒、薄膜以及条带。其中非晶合金条带由于可自支撑,电极制备工艺更简洁以及电化学稳定性好的优势,作为电催化剂更具发展前途。本文以过渡金属基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成分设计与工艺调控获得高效稳定的电催化材料,并分别对其形貌结构、组成和电化学性能等进行表征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首先,以FeMo PC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表面活化处理得到的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化学状态进行表征,并分析了表面活化处理对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发现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法-脱合金两步处理Fe76Mo4P13C非晶合金条带,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显著提升,这主要归功于其独特的纳米岛/非晶基体三明治结构。表层纳米岛结构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而且富Mo以及耐酸物质金属磷酸盐,可有效阻止内部基体在HER过程中持续被降解,而FeMo PC金属骨架作为基体则促进了电荷转移,有效的加速了HER过程。其次,以FeCoMo PC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化学脱合金处理获得纳米多孔/非晶层复合结构,测试了催化剂在1.0 M KOH溶液中的全解水性能,研究了Mo掺杂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Mo掺杂改变了合金电子结构,使Feδ+、Coδ+数量比降低,Fe、Co向高结合能处偏移,调整了活性位点对OH-的吸附。基于此,Mo掺杂利于OER,而不利于HER。所制备的De-(Fe0.5Co0.5)75Mo5P13C7表现出优异的双功能催化特性,在10 m A cm-2的电流密度下水分解电压为1.617 V,并在36 h的电解水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好的稳定性。De-(Fe0.5Co0.5)75Mo5P13C7在长期电解水反应过程中,表层衍生为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发达的孔道结构,暴露了多活性位点,多孔道在与非晶基底的协同作用下加速了电子传输;适量Mo掺杂改善了催化剂对反应物种的吸附,进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本征OER活性。最后,以Fe(Co,Ni)PC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化学脱合金进一步改善其催化活性,测试了催化剂在1.0 M KOH中的OER催化性能,并阐明因掺杂元素不同而产生催化性能差异的原因。发现电化学脱合金后的Fe27Co27Ni27P13C6(De-Fe Co Ni PC)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10 m A cm-2的电流密度下,其OER过电位仅为241 m V,且在长达50 h的稳定性测试下,性能几乎无衰减。结果表明:Co、Ni掺杂使合金原子周围电荷密度降低以及促进活性物质过渡金属磷酸盐的生成,磷酸盐与价态和种类多样的金属氧化物或羟基氧化物优化了活性位点对中间体的吸附能,Fe、Co、Ni和P之间的强电荷转移,也有效的加快了催化反应动力学。此外,脱合金后获得的开放、致密的纳米多孔结构,不仅暴露了多活性位点,而且极利于物质传输。因此,De-Fe Co Ni PC表现出高催化活性。
其他文献
学位
糖尿病现在已达到大流行的程度,相关的并发症往往危及生命和致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被认为是当今社会最大的杀手之一,许多人预计其威胁比癌症更严重。以前治疗糖尿病唯一的办法就是注射胰岛素,而自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二甲双胍药物被发现后,先后出现了7类主流抗糖尿病药物:磺酰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甲格列胺类、肠促胰岛素和葡萄糖钠转运抑制剂。葡萄糖钠转运抑制剂即SGLT-2抑制剂,是
学位
钛基复合材料(TMCs)具有高强度、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器的结构件材料。原位生成的Ti Cp和Ti Bw被认为是钛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材料。石墨烯(GR)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在被应用于钛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材料时具有很高的强化效率。本论文以纳米Ti C(约50nm)/纳米Ti B2(约300nm)粉末和多层GR(<10层)粉末作为增强体材料,大尺寸Ti6Al4V(TC4)球状粉
在卫星等航天设备的传感和控制系统部件中,目前大量使用到高性能压电聚合物材料。压电聚合物材料与压电陶瓷相比较,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质量轻且材料柔软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其中,聚偏氟乙烯(PVDF)材料作为最典型、最常用的压电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高介电常数、耐化学性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在传感领域中。但目前国内生产的PVDF薄膜压电性能差,且少有抗电子辐射性能方面研究。
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有希望从根本上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以及化石能源枯竭问题。Mg H2作为一种固态储氢材料,由于具有储氢容量高、释氢纯度高、反应步骤简单且地球资源储量充裕等优势而极具发展潜力。本论文针对Mg H2面临的吸放氢速率迟缓、反应温度较高等相关的动力学及热力学问题,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采用多元醇还原法制备出了一种平均粒径为2.14 nm的纳米金属镍颗粒。进而
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是一种先进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能够快速、精确地成型出具有复杂结构和优良性能的零件,但是SLM成型件难以避免的缺陷问题一直制约其应用。针对SLM工艺的缺陷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具有壁厚连续变化结构的楔形柱状样品,选取316L不锈钢、AlSi10Mg、Inconel718三种合金,采用优化后的SLM成型工艺进行成型,研究了成型件内部的
近年来,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势在必行。半导体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有效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具有绿色、低碳环保等独特优势,在环境与能源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其中,石墨相氮化碳GCN(GCN)作为一种高可见光响应型光催化剂,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其比表面积低,可见光利用范围窄和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快等缺陷限制了其应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用非金属元素掺杂、固相反应
学位
MAX相独特的金属陶瓷特性非常契合高性能电接触材料的要求,使得其有潜力作为Ag基增强相材料使用。增强相与Ag之间润湿性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电接触性能。课题组前期对Ag/MAX体系高温润湿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其界面润湿行为随MAX相组分和结构而变化,特别是随A元素的变化而呈现润湿与不性润湿,但其高温润湿性及界面反应机理尚不明确。本论文在前述工作基础上,选择三种典型的Ti3AC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