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源自前列腺上皮的恶性肿瘤,约占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4%,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具有很大的地区差异性,在欧美地区发病率较高,在男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占第2位[1]。虽然我国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地区,但近三十年来,我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也在明显增高,考虑与人口老龄化及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等方面有关。由于我国对前列腺癌早期的筛查工作尚未普及,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晚期,丧失了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这些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是内分泌治疗。目前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MAB)治疗已成为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一线方案。Gleason分级作为衡量PCa组织分化程度的指标,具有方法简单、组织相关性好等优点,已经被临床广泛应用,穿刺标本可能是接受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唯一能够获得的病理资料。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的前列腺穿刺标本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GS)与最大雄激素阻断治疗效果的相关性,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相关资料。本研究纳入51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其中25例采用手术去势+抗雄药物治疗(双侧睾丸切除术联合非类固醇抗雄激素药物氟他胺),26例患者采用药物去势+抗雄药物治疗(戈舍瑞林联合非类固醇抗雄激素药物比卡鲁胺),所有的病例均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的测定。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1)手术去势+抗雄药物组中23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92%;药物去势+抗雄药物组22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84.6%,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根据GS进行分组,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后的血清总PSA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从该研究中可得出以下结论:(1)手术去势+抗雄药物组与药物去势+抗雄药物组疗效无明显差异。(2)前列腺癌穿刺标本Gleason评分与最大雄激素阻断治疗无显著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