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往工作流管理系统只允许在建模时对过程进行编辑和修改,一旦过程运行之后就不能再对其进行修改。这种限制使得它们仅仅适用于那些结构合理、运行时的业务过程与建模时计算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工作流管理系统只允许在建模时对过程进行编辑和修改,一旦过程运行之后就不能再对其进行修改。这种限制使得它们仅仅适用于那些结构合理、运行时的业务过程与建模时计算机表示的过程完全吻合以及不需要动态扩展的业务过程。但是现实世界复杂多变,实际的业务过程中可能存在不是静态的,难以预测的意外事件或者异常,这种情况的经常发生极大地限制了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为了提高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灵活性,提出了动态工作流的概念。 论文参考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WFMC)的工作流模型和体系结构,借鉴现有开源工作流引擎的优点,提出了支持动态修改的工作流引擎的结构和设计,该框架能够很好地处理工作流过程模型的动态变化问题,为企业建立适应性工作流管理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过程模型和过程实例动态变化的处理,主要研究了当工作流过程模型发生动态修改变化时的修改方案,采用变化迁移点的方法来处理变化中工作流实例的迁移。该方法利用定义的有向图邻接矩阵,通过比较矩阵对应位置的值寻找动态修改区域,根据修改区域和实例执行路径的交集确定迁移起始点,对实例进行回滚后迁移。 论文最后给出了动态引擎的具体实现,并将其应用在具体的项目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愈发频繁,直接威胁到人们和国家的正常经济生活。探究引起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助于分析当前网络的状况,制定合适的应
20世纪末,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种被称为数据流的模型出现在众多现实应用领域中,例如金融市场、网络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等。与传统数据库中的静态数据集不同,数据
网络可生存性是对传统网络安全观念的突破和创新。目前,网络可生性的定义还没有达成统一,不过影响最大的是CMU/SEI研究小组给出的定义。可生存性研究与传统的信息安全研究方
图像分割就是指把图像分解成各具特性的区域并提取出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和过程,它是由图像处理到图像分析的一个关键步骤,在图像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已在诸如计算机视觉
目前,基于桌面隐喻的WIMP界面由于语法极小化、对象可视化以及实时性高等优点已经占据统治地位,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WIMP界面的弊端如多窗口,用户操作时关注操作并
网络管理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旨在解决当时各类大型异构的网络给管理人员带来的困难与危机。此后,网络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家庭网络、传感器网络、无线网络等新型网络兴起,使
随着图像数据获取设备和获取手段的广泛应用,我们获取了海量的图像数据,数据库急剧膨胀,这造成了“数据过量而知识贫乏”的瓶颈。如何从这些图像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知识,是目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部署在检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是无线传感器
随着工业流水线生产的发展,工业分拣系统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但是在复杂多目标分离系统中,由于目标分布状态存在多样性,相互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约束,分离结果经常出错,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军事、政府、金融等部门的广泛应用,数据库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传统数据库系统提供的安全特性能够满足一般应用的要求,但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