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中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鼓励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等内容。会议传达的核心价值是鼓励中国企业应加强自主创新和关注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在竞争残酷的国际贸易市场上占领先机。根据我国海关的数据反馈,2016年1月至11月期间,我们进出口贸易总值高达33 192.4亿美元,其中出口18 971.7亿美元,进口14 220.7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了惊人4 750.9亿美元。从该项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的出口贸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美国的某些企业为保护其本土市场的占有率,联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频频对中国出口企业启动了337调查。337调查是比“反倾销”和“反补贴”影响程度更为严重的贸易壁垒,它打着法律的幌子,常以专利侵权或危害本土产业链为由,不断逼迫我国企业退出美国市场,打压我国企业的海外市场占有率,以便他们能够肆无忌惮地操控美国进出口贸易,从中谋取暴利。近十余年间,中国已经俨然成为了美国337调查中的最大受害国,其中涉华案件在全球案件中的比重达到了30%以上,由于缺乏经验中国企业的整体胜诉率不足40%,337调查造成了中国众多企业和相关产业链的严重受损。本文首先介绍了337调查的基本内容,其中主要涉及了337调查的法律程序和救济措施,通过与其他贸易条款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337调查的适用性和法律特点;深入研究了两起中国企业应诉337调查的经典案例——触宝科技应诉案和颖泰生物应诉案,分析了两起案件的成功经验,并对中国企业频遭337调查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总结。在两起案件的基础上,通过借鉴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应诉经验,分别从中国政府、中国企业及行业协会的视角出发,深入探究了中国应诉337调查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