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菌噬菌体φBT1整合酶介导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催化机理及其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噬菌体通过其编码的整合酶识别宿主基因组中的attB (attachment site of bacterial)位点,与自身的attP (attachment site of phage)位点形成联会复合体从而发生链交换,将噬菌体基因组整合到宿主染色体,由此进入溶源途径;该过程称为位点特异性重组(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研究位点特异性重组分子机制的模型为大肠杆菌噬菌体λ与宿主之间的整合与切离过程。实际上,位点特异性重组涉及范围广泛,存在于各类细胞,彼此发挥着非常不同且十分特殊的作用。一般而言,位点特异性重组过程涉及:噬菌体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与环化切离(典型代表为大肠杆菌噬菌体λ和链霉菌噬菌体φC31),一些复合转座子相关共合体(cointegrate)的解离(例如转座子γδ和Tn3)以及某些基因表达的调节(例如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的鞭毛相转变)。顾名思义,位点特异性重组发生于特定的位点之间,由重组酶催化核心的活性氨基酸向DNA骨架发起攻击并介导双链交换实现重组。近年来,位点特异性重组酶介导的重组反应在遗传工程操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该反应具有底物专一、快速高效、易于改造应用等特点,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做为遗传操作中一种极为有效的工具酶,一些位点特异性重组及其衍生系统已经改造用于各种模式生物研究,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P1噬菌体的Cre-loxP系统、酵母2μ质粒的Flp-frt系统和链霉菌噬菌体的φC31整合系统。这些系统各有优劣,并在不断的完善改进当中,同时新的系统也在不断的开发及应用(比如Bxb1和Dre整合系统)。随着大量关于位点特异性重组文献的报道涌现,乔治亚大学的Urbanski和Condie开发了用于挖掘位点特异性重组相关文献资料的在线服务器(http://ssrc.genetics.uga.edu/)。该服务器可集中搜索目前近一万篇关于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结构功能研究以及在细菌、果蝇、斑马鱼、干细胞、拟南芥等中的应用研究实例。我们以链霉菌噬菌体φBTl介导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为对象,探索其催化反应的分子机制并发展其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应用潜力。全文分三部分展开:首先我们原核表达纯化了φBT1整合酶,研究其在体外催化位点特异性重组反应的性质,对反应的温度、pH值、离子成分及浓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高效反应发生所需的attB和attP最小位点分别为36 bp和48 bp。结果显示φBT1整合酶能在体外高效催化attB与attP之间的重组反应,同时,我们首次发现大型丝氨酸重组酶能够在缺乏方向控制辅助因子的情况下催化双向的重组反应,即attB和attP之间的整合重组,与attL和attR之间的切离重组。我们进一步研究识别的位点的核心序列和两臂序列在重组过程中的作用,发现核心部分的链交换区域并不影响DNA的识别与联会,其主要作用在于切割末端的配对。同时通过生物化学的手段,研究在大型丝氨酸重组酶催化反应过程中之联会、DNA的切割与重新连接等过程发生的分子机制。与其他大型丝氨酸重组酶不同,我们发现φBT1和φC31整合酶能进行独立于联会复合体形成的单底物的切割,且切割之位点与双底物相同。另外,我们还发现四聚体形态的整合酶能够与attP位点先行结合形成整合体(intasome),再寻找并捕获attB位点实现联会;这一途径为联会形成的可选途径。基于以上生化研究,我们提出了大型丝氨酸重组酶催化位点特异性重组反应的改进模型。由于识别位点的核心双核苷酸并不参与链的识别,因此我们对核心序列进行突变后筛选到16组不兼容底物对;结合φBT1整合酶催化位点特异性重组反应的高效性,我们利用该系统发展了一种体外多片段DNA串联重组拼装的方法(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 based Tandem Assembly method, SSRTA)。我们选用抗肿瘤抗生素埃博霉素(epothilones)之生物合成基因簇作为对象,分别成功实现5个和7个DNA片段的体外串联重组拼装,试验之最大串联重组产物为62.4 kb的环状DNA分子。该方法为合成生物学实现相互关联基因的组合与拼装,以及组合模块的删除与替换提供了一种高效精确便捷的方法。综上所述,本研究从链霉菌噬菌体φBT1整合酶出发,建立了高效的体外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并在生化水平上研究其催化反应的分子机制,提出了大型丝氨酸重组酶催化位点特异性重组反应的改进模型;通过不兼容底物对的筛选,发展了高效精确的体外多片段DNA串联重组拼装方法,对该方法的进一步改造和优化,将使其在合成生物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皮肤真皮中弹力纤维网逐渐萎缩或出现异常蛋白的沉积是皮肤老化的重要特征,减少弹力纤维降解、促进其再生是延缓皮肤衰老的重要思路。弹性蛋白是弹力纤维的主要成分,
<正>大数据(Big Data)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近年来风起云涌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给这一概念赋予了新的内涵。概括而言,大数据的显著特征是解
将铜川煤矸石进行热活化和机械活化后,加入石灰进行化学激发,掺入水泥砂浆中进行强度测试,对石灰和煤矸石掺量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石灰对煤矸石水泥砂浆的作用。结果表明,
不对称催化是当今有机化学学科中持续发展且意义深远的研究领域,手性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是该研究领域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在该方向研究的持续发展,各种类型的有机小分子催化
随着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黑龙江省物联网产业也得到迅猛发展,从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地方经济增长。但由于发展起步较晚,相关税收政策在物联网产业创新、监
《时间去哪儿了》,以五个不同的发展中国家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现代性扩张的大背景下,落脚于社会中的个人的生存状况、内心世界、观念更迭等人性细节,试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而且关系到国家民生问题特别是城镇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制度,如何让住房不再成为问题是国家政府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
伴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中乘员的安全对于主机厂和用户来说受到的重视越来越高,在被动的安全措施里面,安全气囊系统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安全气囊
随着现代风力发电机组大型化发展,叶片长度的增加导致风轮半径增加,增加了叶片的柔性。在风的作用下会产生振动,不仅影响风力机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还能引起发电机转矩变化
内容教学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是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主张将语言学习与内容学习融为一体,在众多国家已取得的成功对我们在进行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有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