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效能问题进行了研究。食品安全是个全社会都高度关注的敏感问题,基层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也是监管的薄弱环节。近年来,我国出台了系列新的法律法规,接连推行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完善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预算上都对基层进行加强。但必须清醒的看到,监管体制改革7年来,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并没有得到本质的提升。由于食品市场竞争的“逆向选择”,在基层劣币驱除良币的态势更加明显。而基层监管网络全而不专,不能有效发挥基层监管作用,致使各乡镇、街道、农村成了食品安全隐患的埋伏之地。并且体制调整,机构改革过频,上下不一致,监管重心不断下沉,出现基层监管压力过大、业务不专、监管能力欠缺,监管人员动力不足等情况,导致了基层食品安全问题成上升趋势,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基于食品安全监管信息不对称性,目前湖州市存在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管部门、社会和消费者三者之间对食品安全监管过程和结果有不同的认知,三方均不满,表现出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需求的不对称性,体现出了体制的不健全和机制的不适应性。湖州市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构改革中不断摸索,在完善监管体系做了一些努力: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强化党政同责;设立全市监管网络,夯实基层监管基础;创新监管机制,完善监管体制;加大执法力度,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同时在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原则、深化改革、完备社会共治、引入市场机制、倡导理性消费、完善责任追究等方面做了尝试和建议,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改革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