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即解释——解释学的翻译观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xy05js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即解释”在历史上就是一个著名的论断。自斯坦纳将它在翻译实践中发扬光大后,这个论断流传的愈发广泛,其中蕴含的解释学方法的确为翻译理论的发展拓展了领地,甚至由此形成了解释学翻译理论文化学派。同时,应当指出的是,解释学自身的研究旨趣并不在翻译理论上,斯坦纳对解释学继往开来的研究由于其理论旨趣的需要,偏向于通过解释学的方法指导翻译实践。但正因为此,哲学的解释学被掩盖载在了解释学的方法下。  解释学的普遍性一直蕴含在解释学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并得到不断的深化。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将理解视为精神科学的方法论,这使得他们的解释学有了一般的普遍性,而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通过效果历史原则的理解更加深了解释学的普遍性,将解释学的普遍性深入到本体论中。笔者将回溯翻译与解释的渊源,从哲学的解释学角度展示解释学的翻译观。
其他文献
处于经学式微与玄学新兴时代背景下的嵇康,于自然名教之辨、“公”“私”之辨,形成独特的哲学思想。 嵇康的身世、性情以及政治立场决定其党于曹氏,而反司马氏,故以自然为尚。
悉尼·胡克(Sidney Hook 1902——1988),其思想定位和谱系的双重性便会构成后学者涉足其研究的一般意义上的理论背景印象。早期跟随著名实用主义者杜威,以其博士论文《实用主义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生活状况可以来自于自身的主观因素,如个人的选择和努力程度,也可以来自于非自身的客观因素如天赋和初始的社会地位。在当代的自由主义平等观看来,处于同等起始
分析《周易》文化与中医学的关系,需要从科学文化学的大背景上去理解。《周易》阴阳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阴阳思维模式已经深深地嵌入中华民族的思维结构之中,对中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