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历次强震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给结构加固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加固方法采用“硬抗”的途径,往往导致结构构件严重破坏,加固效果不甚理想。耗能减震加固方法改“抗”为“消”,通过在主体结构增设阻尼器等耗能装置来耗散地震输入的能量,达到保护主体结构安全的目的。该加固方法对提高结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8度区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参数不满足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为背景,对该结构进行抗震加固,利用ETABS有限元软件实现粘滞阻尼器的模拟。首先,制定了三组不同的粘滞阻尼器布置方案,对三种方案结构分别输入Elcentro波,进行快速非线性时程分析,对各方案的时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如下结论:结构全高布置时阻尼器耗能49.1%;结构上部布置时阻尼器耗能47.8%;结构底部布置时阻尼器耗能51.0%,尽管阻尼器耗能率差距不大,但阻尼器数量相差较大(结构底部布置时阻尼器数量最少),表明阻尼器布置在结构底部可以发挥更好的耗能能力,即最优方案为结构底部布置。其次,选用三种不同速度指数(a分别为0.15、0.30和0.60)的粘滞阻尼器,对阻尼器最优布置方案结构施加三组地震波(依次为Elcentro波、兰州波和Taft波),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比较了加固前后结构的动力特性、模态阻尼耗能、阻尼器耗能、层间位移角和层间剪力等结构参数,得出如下结论:当速度指数a=0.15时,位移减震率最大达到55.6%、80.1%、51.2%;当a=0.30时为52.2%、74.6%、50.0%;当a=0.60时为48.1%、65.2%、42.0%,这表明了粘滞阻尼器随着速度指数a的增大,阻尼器耗能呈减小的趋势,同时验证了粘滞阻尼器在提高结构抗震性能方面的优越性能。最后,基于分析结果给出阻尼器速度指数较合理的取值区间,同时得到阻尼器的优化布置规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