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轭亚油酸对大黄鱼生长、体组成、脂肪代谢及免疫的影响

来源 :浙江大学动科学院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da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开展饲料共轭亚油酸含量对大黄鱼生长性能、脂肪代谢、体组成和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共分4个部分进行。以冰鲜鱼(D1)为对照,饲料CLA含量分别为0,1%,2%,4%(D2-D5组),经过10周的饲喂,结果显示如下:   1.饲料中CLA水平对大黄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各组大黄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没有显著差异。D1组体长增长率为最大,显著高于D3组(p<0.05),并极显著高于D2,D4,D5组(P<0.01),D4组最小,但D2-D5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肥满度为D3组最高,并极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D1组最低,其中,D2组显著高于D1组(p<0.05),D4组极显著高于D1组(P<0.01),D2、D4、D5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2.饲料中CLA水平对大黄鱼血脂代谢的影响   在5个试验组中,大黄鱼血液总胆固醇(TC)含量、总甘油三酯(TG)含量、游离脂肪酸(FFA)含量、肝体指数(HIS)均为D1组最高。D1组大黄鱼肝体指数显著高于D4组大黄鱼(p<0.05),同时极显著高于D5组(P<0.01),D2-D5组之间差异不显著。D1-D5组大黄鱼血液TC、TG含量差异不显著。D1组FFA含量显著高于D3、D4、D5组(p<0.05),D1和D2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D3-D5组没有显著差异。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为D1组最高,LDL-C含量显著高于D3组(p<0.05),D2-D5组之间没有显著差距。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为D4组最高并极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D1和D2组极显著低于D3-D5组(P<0.01),D1和D2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D3和D5组极显著低于D4组,D3和D5组之间没有显著差距。   3.饲料中CLA水平对大黄鱼体成分的影响   各组大黄鱼体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D3、D4组大黄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D2组(p<0.05),D5组极显著高于D1、D2组(P<0.01),D1、D2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D3、D4、D5组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粗脂肪含量为各组逐渐增加,D5组极显著高于D1、D2、D3组(P<0.01),D4组显著高于D1、D2组(p<0.05),D3组显著高于D1组(p<0.05);D1、D2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D2、D3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D3、D4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D4、D5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粗灰分含量同样为各组逐渐增加,D5组显著高于D1、D2组,但是D1、D2之间没有显著差异,D3-D5组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大黄鱼肌肉中脂肪酸指标为:C16∶0中D1组含量最低,并且极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D2组显著低于D4组(p<0.05),极显著低于D5组(P<0.01),D3组显著低于D4组,极显著低于D5组,D4极显著低于D5组(P<0.01)。C14∶0、C16∶1含量为D2-D5组逐渐下降。C18∶1n-9、C18∶2n-6都是D1组最高,D2-D5组逐渐增加。C20∶4n-6、C20∶5n-3、C22∶6n-3同样为D2-D5组逐渐增加。   4.饲料中CLA水平对大黄鱼免疫性能的影响   在5个试验组中,D1组大黄鱼脾脏重极显著高于D2组(P<0.01),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脾脏指数显著高于D2组(p<0.05)。D4、D5组大黄鱼脾体指数也显著高于D2组(p<0.05)。溶菌酶含量指标,D5组大黄鱼极显著高于D2组(P<0.01),D4组显著高于D2组(p<0.05),D1、D3、D4和D5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补体C3、C4,在D1-D5组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IgM为D4组最高,D4组显著高于D2组(p<0.05),极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而D1、D2、D3、D5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存在着断奶应激、屠宰应激、热应激等诸多应激因素。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对此,人们已从饲养管理方面提出了许多对策,但对猪应激的遗传机制
目的:探讨自拟更年期疏肝解郁汤联合心理调摄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92例围绝经期抑郁症妇女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
目的:对高中生考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和表现进行探讨,对其排解方法进行讨论.方法:选取某校高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