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干细胞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及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k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选、鉴定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干细胞,建立白血病干细胞/NOD-SCID小鼠白血病模型,观察其对小鼠生存的影响,并分析白血病干细胞与急淋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研究β-arrestinl以及相关基因在白血病干细胞中的表达,探索白血病干细胞影响急淋的发病机制,为寻找儿童急淋治疗的靶点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通过免疫磁珠分选法分选、流式细胞术分析、RT-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鉴定急淋患儿骨髓中的白血病干细胞,并将该群细胞经尾静脉注入辐照后的NOD-SCID小鼠体内,建立小鼠白血病模型。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淋患儿骨髓中白血病干细胞表面标记CD34+CD38。的表达,分析具有白血病干细胞表面标记的细胞与急淋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并利用建立的白血病小鼠模型验证该群细胞对急淋预后的影响。采用real-time RT-PCR、免疫荧光、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β-arrestinl在病人骨髓分选细胞和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real-time RT-PCR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   结果:经流式细胞术成功分选出CD34+ CD38-白血病干细胞群,且该群细胞表达白血病干细胞相关的分子标记CD19和急淋相关融合基因。尾静脉注射入NOD-SCID鼠体内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逐渐增高,可见幼稚细胞,骨髓呈急淋骨髓像,说明成功建立了白血病小鼠模型。注入CD34+CD38-细胞群小鼠的总体生存率低于CD34-CD38+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P<0.05)。检测和分析临床ALL患儿的标本,发现CD34+CD38-的表达与急淋的预后因素有关,如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外周血原始细胞数、细胞遗传分类、融合基因、化疗反应、髓外浸润及危险分级(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CD34+CD38-细胞中β-arrest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高(P<0.05);real-time RT-PCR检测发育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发现Wnt3α和β-catenin在CD34+CD38-细胞中的表达较对照组高,以β-catenin增高更为明显(P<0.05)。   结论:成功分选与鉴定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干细胞,并建立了NOD-SCID小鼠白血病模型,注射CD34+CD38-细胞群小鼠的总体生存率明显降低。临床研究发现CD34+CD38-的高表达与儿童急淋预后差相关。Β-arrestin1、Wnt3α和β-catenin在CD34+CD38-细胞群中呈高表达。
其他文献
背景: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小儿先天性畸形,虽然手术可以挽救生命,但许多患儿仍然合并长期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而解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睡眠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睡眠障碍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儿童中最常见且最为严重的睡眠障碍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意义重大,如何使阅读教学更有成效,也一直是小学语文工作者的追索.本文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分析,阐述了如何将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
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小学以识字教学为主的单向思维教学转换到高中进行全面深入性学习阶段的关键时期,更是在学生的整个语文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
目的回顾性调查合并有高血压的住院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降压药使用、血压控制情况和相关因素。充实这一领域的资料,为此类人群更好地控制高血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对象
为了有效提高小学生德育教育水平,要重视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的将两者融合,利于数量学生正确三观,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综上素质,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深入进行了讨论
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作为质量管理的基础,是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措施。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先进检验仪器和检验技术广泛应用,许多医学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理念、方法和手段难以跟上这些变化。为此,促进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实验室质量改进工作,开发全面、高效、可靠的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总结了研发医学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在分析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