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条件之一,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三峡库区作为国内及国际典型的湿地资源研究区域,给库边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使库区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其湿地景观格局与驱动机制研究将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以1990年TM、2000年ETM+、2015年OLI及GoogleEarth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决策树分类及面向对象的监督分类,获取三期湿地景观分布图。在此基础上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得到三期景观格局指数。然后探讨了1985-2015年经济、人口、降水、温度、相对湿度等对湿地景观格局的驱动能力。最后,通过CA-Markov模型预测了203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湿地景观格局。主要结论如下: 1、从面积上看,30年间湿地总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整体上看,各湿地类型面积均为增加趋势。2000-2015年间,永久性河流、沼泽化草甸、库塘、人工湖面积均呈现增加趋势,洪泛平原湿地面积呈现减少趋势。 2、从空间格局上看,三峡库区内水系多为格子状水系或树枝状水系。洪泛平原湿地多沿长江干流分布于两侧,部分分布在支流两侧。沼泽化草甸全部位于巫溪县内,多位于红池坝地区,部分位于长槽、草塘地区。库塘多分布于高程较低的地区,其分布与高程的大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研究区内人工湖多分布在高程相对周边地区突兀降低的地区。 3、从景观格局指数看,30年间,景观整体斑块数量在不断增加,景观破碎度明显增加。蔓延度指数先减小后增加,2015年景观团聚程度最低,延展性更高,连通度更优。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香农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在0.8附近,景观的异质性较强,景观种类丰富多样。2000年景观的分布最均衡,但破碎化程度也最高,2015年则呈现出更稳定的景观格局。30年间香农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在0.5附近,景观中各种景观类型的分布较均匀。 4、从景观格局驱动力看,自然因素中降水、相对湿度与湿地面积变化呈现正相关,气温与湿地面积变化呈现负相关。社会经济因素中,经济因子和人口因子是主要推动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因子,经济因子相比于人口因子,其驱动能力更高。政策对于湿地面积增加有显著作用。 5、从CA-Markov模型预测看,2015预测值与2015年实际值对比Kappa系数为0.747,能够满足湿地预测的需要。2030年预测结果显示:湿地总面积由2015年的136243公顷下降到135228公顷,其中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沼泽化草甸、库塘面积均呈现下降趋势,库塘面积下降3223公顷,人工湖面积呈现上升趋势,面积增长3764公顷,可以推断未来可能出现大面积库塘向人工湖转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