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笋资源是云南的一项重要的非木材林产品资源,云南竹笋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还有外地所无的优质品种,其种类多、分布广(特别是天然竹林)、品质好、价格低等特点。每到产笋季节,外地商人纷至产地收购,也表现云南竹笋生产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竹笋资源的利用及市场化开发是竹类资源综合开发和竹产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山区村民受传统观念影响,对竹笋资源的不合理采集利用和粗加工方式,制约了此项特色和优势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对云南山区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研究云南竹笋资源的加工利用和市场化情况,本文选取普洱澜沧、玉溪新平和红河洲会平三个地区的产竹区作为调查研究区域,对其各竹区的几个村社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论文的实地调查主要应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市场调查分析等调查技术与方法,按照事先确定的调查提纲与内容对各个研究点的关键人物进行访谈,对典型的农户进行调查,搜集相关的二手资料与信息,包括多次走访当地林业相关部门,图书馆查询,网络搜索,随机访谈,参与式观察,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式对竹林周边村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各调查点竹笋种类、分布、加工方式和当地村民的市场意识、收入来源及其比重;②研究点的管理模式的调查,包括各管理模式特点、具体实施过程,并针对在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建议;③各区域研究点竹笋资源的市场销售途径及其情况,分析其市场化程度,竹笋产品流通渠道及各销售环节中的利益分配,相关利益群体从竹笋产品的市场链中的受益情况。
经实地调查研究,主要归纳为以下结论:
(1)云南竹笋资源有待于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需加大投入力度和加强科学研究;扶持和建立示范基地;加大有关保护森林资源的宣传,提高广大竹区村民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竹类资源的能力,以及就相关法律法规、产业化发展、可持续经营管理等进行知识培训。
(2)搞好竹林驯化,进一步提高竹笋质量。
(3)竹笋资源为当地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作出了贡献。
(4)促进林地使用权依法流转,广泛推行成功的经营管理模式。
(5)实行产业化开发,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建成林产品市场的速度,促进竹笋产品销售,改变产品倒挂局面。
并通过调查所获取的信息资料进行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途径,包括:完善现有竹林资源的经营管理模式,使更多的贫困农户参与并获益;培植专业的竹笋加工企业,以提高竹笋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化程度;建立健全的林产品市场体系,最终为云南竹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竹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借鉴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