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标准化是指在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农业发展先进地区的实践证明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标志,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更是促进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目前,农业标准化已经成为各国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和农业现代化生产的有效手段。我国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经过发展,成为兵团的基础和优势产业,尤其是农业经济效益指标在全国处于领先行列,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显得非常重要。但是目前由于资源供给、生态环境约束、团场体制机制制约、农业成本增加等因素严重制约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而农业标准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并且能够缓解资源不足及环境问题,进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因此,本文从农业标准化实施主体农户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农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原因。本文通过文献和资料整理,分析目前兵团农业标准化现状。此外,为了具体分析兵团农户标准化实施行为,本研究选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70户植棉农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棉农标准化生产行为选择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种植面积、种植品种数量、参加农业标准化培训次数及标准化农产品价格4项指标对棉农实施标准化生产有影响比较显著。政府是否支持、棉花机械采收率在模型中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植棉农户标准化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在国内领先,但与国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农产品高度市场化要求有很大差距。(2)棉农标准化生产受多种因素影响,计量结果分析可知棉农种植面积、种植品种数量、参加标准化培训次数及标准化产品价格对棉农参与标准化生产影响显著。(3)棉农标准化生产过程需要进一步规范,在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监管不严时棉农会产生“投机”行为。(4)棉花“优质优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棉花分等级收购,但是棉花的“优质优价”机制并没有形成,会降低棉农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通过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坚持以提高标准化农产品价格为引导手段,提高农户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降低农户学习成本,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规模化生产。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提高农户标准化生产的科技服务水平,打造标准化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大力扶持农业标准化经济组织的发展,培育品牌农产品,促进兵团农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