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7.0T磁共振频谱(MRS)检测下肢腓肠肌代谢物对SD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正常组,每组各20只。实验组以高糖高脂饲养4周+腹腔注射45mg/kg链脲菌素建立糖尿病(DM)模型,造模成功后继续高糖高脂饲养,并于造模前及造模后每7d进行右下肢腓肠肌MRS扫描,扫描结束后用LCModel软件对MRS原始数据定量分析。正常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当实验组右下肢腓肠肌代谢物浓度及相对浓度出现显著性差异时,对两组SD大鼠的右下肢坐骨神经进行神经电生理及病理检查。在整个实验期间每周监测SD大鼠的血糖和体重。实验组各时间点间代谢物的浓度及相对浓度的变化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1.SD大鼠经过高糖高脂饲养4周+腹腔注射45mg/kg链脲菌素后的血糖在整个实验期间动态监测血糖均≥16.7mmol/L,成功制作DM模型。
2.实验组在DM造模成功后继续喂养至第28d时,实验组腓肠肌代谢物浓度及相对浓度出现显著性差异。实验组造模前后各期组间Cho、Cr、IMCL、Cho/Cr存在差异(均P<0.05),其中造模后28dCho浓度较造模后7d升高(P<0.05),造模后各时间点Cho浓度、造模后28dCho/Cr比值、造模后14d、21d、28dCr浓度、造模后7d、21d、28dIMCL浓度均较造模前升高(均P<0.05)。Cho浓度、Cho/Cr比值造模后呈现逐渐升高趋势。
3.实验组28d后右下肢坐骨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正常组减慢(P<0.05)。
4.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28d后坐骨神经病理检查存在轻微改变,即部分神经纤维排列稀疏,髓鞘着色稍变浅,轴索未见明显萎缩。
结论
MRS检测出SD大鼠的下肢腓肠肌代谢物在DM造模后28天即出现改变,此时坐骨神经的神经电生理及病理检查均显示存在DPN早期改变。因此,磁共振频谱检测下肢腓肠肌代谢物对早期诊断DPN有较大价值与前景。
探究7.0T磁共振频谱(MRS)检测下肢腓肠肌代谢物对SD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正常组,每组各20只。实验组以高糖高脂饲养4周+腹腔注射45mg/kg链脲菌素建立糖尿病(DM)模型,造模成功后继续高糖高脂饲养,并于造模前及造模后每7d进行右下肢腓肠肌MRS扫描,扫描结束后用LCModel软件对MRS原始数据定量分析。正常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当实验组右下肢腓肠肌代谢物浓度及相对浓度出现显著性差异时,对两组SD大鼠的右下肢坐骨神经进行神经电生理及病理检查。在整个实验期间每周监测SD大鼠的血糖和体重。实验组各时间点间代谢物的浓度及相对浓度的变化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1.SD大鼠经过高糖高脂饲养4周+腹腔注射45mg/kg链脲菌素后的血糖在整个实验期间动态监测血糖均≥16.7mmol/L,成功制作DM模型。
2.实验组在DM造模成功后继续喂养至第28d时,实验组腓肠肌代谢物浓度及相对浓度出现显著性差异。实验组造模前后各期组间Cho、Cr、IMCL、Cho/Cr存在差异(均P<0.05),其中造模后28dCho浓度较造模后7d升高(P<0.05),造模后各时间点Cho浓度、造模后28dCho/Cr比值、造模后14d、21d、28dCr浓度、造模后7d、21d、28dIMCL浓度均较造模前升高(均P<0.05)。Cho浓度、Cho/Cr比值造模后呈现逐渐升高趋势。
3.实验组28d后右下肢坐骨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正常组减慢(P<0.05)。
4.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28d后坐骨神经病理检查存在轻微改变,即部分神经纤维排列稀疏,髓鞘着色稍变浅,轴索未见明显萎缩。
结论
MRS检测出SD大鼠的下肢腓肠肌代谢物在DM造模后28天即出现改变,此时坐骨神经的神经电生理及病理检查均显示存在DPN早期改变。因此,磁共振频谱检测下肢腓肠肌代谢物对早期诊断DPN有较大价值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