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黄淮海平原北部小麦—玉米两熟区玉米种植制度变革为背景,对春播、早夏播及夏播三种种植制度条件下玉米各生育指标及产量进行研究分析,为当地玉米种植制度的选择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而特设计本试验。本试验以郑单958、先玉335及金海5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种植条件下,设置了春播、早夏播及夏播处理,针对黄淮海平原北部不同播种时期对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雌穗花粒发育、碳代谢特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当前平原区北部玉米种植制度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 1、在不同播种时期下,夏播玉米产量可达759~805kg,而早夏播产量为649~736kg,春播玉米产量在578~593kg间,夏播玉米产量较春播及早夏播分别提高38.55%、14.51%。品种先玉335产量优势尤为明显,夏播较春播及早夏播分别高49%与13%,其自身较其他两品种夏播分别高3%与10%。夏播玉米千粒重在344.71~403.39g间,早夏播与春播千粒重分别为328.16~365.43g、314.35~327.66g。夏播玉米可形成较好的穗长及穗粗,同时秃尖长显著增加,因此在穗粒数方面并不具较高优势。 2、适当提前播种时间不影响玉米最大叶面积指数的形成,但春播阻碍玉米叶片的生长,降低了玉米整个生育时期内的叶面积指数,不能为植株进行光合作用提供更好的条件。较夏播玉米,早夏播可提高玉米灌浆期间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有利于叶片获取更多光能供植株光合作用所利用,但春播玉米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 3、各处理间夏播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春播及早夏播,夏播玉米较春播及早夏播分别提高14.24%、7.73%,夏播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在吐丝后45天可达360.65g,同时,品种先玉335夏播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明显优于其他两品种,较其他两品种分别高64.10g、75.49g。夏播玉米叶片与茎秆中更多物质分配到籽粒当中,且在灌浆后期粒重可保持较高水平,提早播种时间虽提高了玉米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值,但不利于高灌浆的持续时间及干物质总量的积累,因此夏播玉米粒重形成更具优势。 4、夏播玉米的雌穗总小花数、受精花数均较高,分别在779~874、593~688间,且总败育粒低,仅为37.24%,有利于雌穗形成籽粒。春播玉米可提高雌穗的小花受精率,可达79.6%,但小花结实率显著降低至72.3%,籽粒败育率显著升高至27.7%,不利于玉米穗粒数的形成。 5、玉米整个生育时期内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可见玉米各器官中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的高低与品种属性有关,受播种时期变化的影响的甚小。 春播及早夏播使得玉米灌浆期处于高温环境,出现籽粒逼熟现象,造成处理降低。同时,春播及早夏播玉米吐丝后遇雨季,连续的降雨造成空气湿度大,光照不足等环境,阻碍雄穗散粉而致使玉米雌穗受精花数小,结实率低,籽粒灌浆不充分,植株干物质主要积累于茎秆等营养器官,粒重降低而造成减产。夏播玉米各阶段生长环境适宜,因此,产量优势较春播及早夏播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