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类不确定情境下复杂程度对特征推理策略使用的影响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echu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倾向使用类别进行推理。在事物的归类不确定的情境中,利用有限的信息对事物的特征做出推测,称为归类不确定情境下的特征推理。特征推理的策略有四种:单类结合策略,多类结合策略,单类分离策略和多类分离策略。已有研究发现类别结构的差异对策略使用有影响,但类别结构中情境复杂程度的差异如何影响策略的使用尚不知晓。因而本研究试图探究情境复杂程度对人们特征推理策略使用有何影响,从而为情境结构的量化和标准化提供帮助,进而帮助我们构建更贴近现实的情境以做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来探究情境复杂程度对特征推理的策略使用有何影响。具体来说,实验一中利用控制情境中类别的信息熵的方法构造简单和复杂情境,比较两种情境下策略的使用频率以此考查情境复杂程度对策略使用的影响差异。实验采用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情境的复杂程度(简单/复杂)和顺序(简单情境在前/复杂情境在前),因变量为推理策略的使用频率;实验二通过操纵被试推理时间来设置情境的复杂程度,实验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情境(简单/复杂),因变量与实验一相同。实验三中操纵类别的结构,创造出有类别意识和没有类别意识的推理会得到不同选项的情境。实验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自变量为情境(类别简单/类别复杂/非类别),因变量同实验一,实验通过比较两种情境下代表类别意识的选项的使用频率来判断情境复杂程度对人们的类别意识有无影响,即是否影响人们策略使用的深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相较于多类结合简单情境,人们在多类结合复杂下更倾向于使用单类策略,更少使用多类结合策略;(2)人们在有时间压力的情况下更倾向使用单类结合策略,更少使用多类结合策略;同时,他们也更少考虑类别概念;(3)人们在使用多类结合策略时是有考虑类别概念的,不过在这一点上也存有个体差异,有的人推理时并不具有类别意识,可见即使都是使用一种策略,其推理过程也可能是有区别的。
其他文献
我国新《行政诉讼法》第七十条和第七十七条引入“明显不当”的司法审查标准。但“明显不当”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其内涵和外延仍然有很大弹性,学界尚无定论。此外,国家的规范
韩国语助词不仅数量众多,意义也很丰富。中国韩国语学习者在学习韩国语助词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根据调查,“(?)”和“(?)”的使用频率居副词格助词的前两位,不仅经常被使用,偏误率也相应地很高。现有的与助词相关的研究大部分采用作文搜集和调查问卷的方式,有一定数量上的局限和主观的干涉性。中介语理论主张偏误是学习者提升语言水平的一个环节,值得研究。偏误分析理论认为偏误不是消极的,通过对偏误的分析可以预测难
目的通过对患有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儿童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转归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好。方法选取2012年9月
研究空间认知与隐喻之间的关系在国内外学术界并不少见,但大多局限在对空间隐喻的研究上,而“空间隐喻”属于概念隐喻的一种,因此,这些研究可视作是概念隐喻研究的延伸或扩展
目的:观察癃闭通颗粒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门诊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
研究背景肥胖是消化道手术后并发症公认的一个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目前评价肥胖最常用的指标,但并不能准确的反应肥胖的严重程度。目前有一些文献表明
从我国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发展现状来看,发挥党组织对社区自治的引领作用是正确处理政党、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使党的执政能适应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社区党组织应当以社区共同体为重要突破口,通过构建身份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实现强化党的民生服务功能、加强社区内部关系协调、形成社区公共价值观的目标,从而形成基层党建、公共治理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社区党组织应从以凸显居民参与自治的主体身份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整合社区自组织的利益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投入社区自治、以培养社区的契约文化促成普遍共识和塑造居
众所周知,癌症一直是困扰人类和威胁人类健康的历史性难题。在癌症的控制和治疗中实现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是最有效的方式,而如何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
[目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是常见的侵袭性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我国淋巴瘤的6.02%,但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根据肿瘤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基因拷贝数和基因表达谱结果显示:部
目的:探究三种由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筛选所得的PSIS可能致病基因体外的功能验证,为垂体柄中断综合征病因研究的体内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对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