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目前对再生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的研究不充分,进行了7个再生混凝土柱和2个普通混凝土柱的低周反复荷载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再生混凝土试件与普通混凝土试件的破坏形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目前对再生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的研究不充分,进行了7个再生混凝土柱和2个普通混凝土柱的低周反复荷载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再生混凝土试件与普通混凝土试件的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特征荷载与特征位移、极限承载力、延性性能、极限变形性能及刚度退化等,讨论了轴压比、纵筋率、加密区体积配箍率对试件延性性能及极限变形能力的影响。此外,还比较了屈服荷载的不同确定方法所得的试件延性系数的差异,提出了再生混凝土柱的设计建议等。研究表明,轴压比对再生混凝土框架柱的延性性能和极限变形性能有着显著影响,提高纵筋率和箍筋加密区的箍筋配置有利于改善再生混凝土柱的延性性能和极限变形性能。建议当再生混凝土框架柱的设计轴压比小于0.2时,箍筋加密区的最小配箍特征值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规定采用,当再生混凝土框架柱的设计轴压比大于0.2时,应不低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对二级框架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箍的要求或具有更高的要求。此外,再生混凝土框架柱在较高轴压比下不易实现较大的延性性能和极限变形性能,在设计中应限制再生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以保证具有足够的抗震性能。
其他文献
伴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也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地铁车站施工技术在不断进步与创新。洞桩法即是在传统浅埋暗挖法的基础上吸收了盖挖法的技术成果
单桩基础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近海风机基础形式。本文主要针对近海风机单桩基础结构的特点,将调谐液体阻尼器(Tuned Liquid Damper,TLD)设置单桩基础桩顶。以期达到在复杂海洋环境荷载下减少结构动力响应,从而提高风机使用寿命的目的。针对这一流固耦合的动力响应分析问题,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和有限元方法相结合进
随着国家颁布禁止使用粘土砖的政策,混凝土空心砌块成为主导墙体材料之一,得到了广泛应用。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结构不断向中层、高层发展。本文提出的新型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
近年来,群桩因其自身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可液化场地桥梁工程建设中,但其抗震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而我国规范对于可液化场地桥梁桩基抗震问题仅有若干定性的规定,这严重
无比轻钢龙骨体系是一种新型的轻钢结构体系,其源于加拿大,具有质量轻、空间布置灵活、可标准化生产、建设周期短、抗震性能好、节能环保等优点,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对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结构是一种刚度分布不规则的复杂空间结构;转换形式的多样性,使得转换梁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受力特点。因此,对高层建筑梁式转换结构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从而
异形柱框-剪结构具有节省空间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小高层住宅建筑,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由于异形柱适用的结构高度较小,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在原有混凝土异形柱框-剪结构中加入
滑坡是我国三峡库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滑坡治理的方法较多,抗滑桩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支挡结构,它依靠稳定岩层提供抗力,支挡滑坡作用在桩上的推力,又称为“被动桩”。由于对岩体段岩体的力学及变形参数估算不准、抗滑桩与岩体的相互作用认识不清,导致设计时桩顶位移过大,桩身内力变化规律及桩侧岩体承载力估算与实际相差较远。为了避免这些误差,本文提出了一套合理估算桩周岩体力学和变形参数的方法,揭示桩岩相互作用规律
管桩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桩基础形式之一,其优点众多然而问题也是存在的,其中以水平向承载力偏低的问题较为突出。现阶段研究管桩竖向承载力的文献居多,而分析水平向承载力及其
基础隔震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被动控制减震技术。它通过在上部结构和基础之间设置水平刚度较小的隔震层,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使结构避开地震的卓越周期,达到减小结构地震反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