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迪丝·华顿的老纽约与巴黎情结研究——以《欢乐之家》《国家风俗》《纯真年代》为例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g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欢乐之家》《国家风俗》《纯真年代》作为伊迪丝·华顿的老纽约小说,跨越了伊迪丝·华顿的不同创作时期,侧重描绘美国社会大变革背景下老纽约个体觉醒挣扎的生存状态,集中表现了伊迪丝·华顿的老纽约情结与巴黎情结,昭显着新旧文化的冲突。本文尝试从心理学及文化视角对伊迪丝·华顿强烈情感(即情结)影响下的老纽约小说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伊迪丝·华顿的创作源泉。  绪论部分,对论文中的关键词“情结”以及“老纽约小说”进行解释界定。  正文部分分为三大章节。  第一章侧重梳理伊迪丝·华顿的情结:华顿心中怀着老纽约情结,所以老纽约故事才会源源不断地从她笔下倾泻而出。对冒险的期待,对改变生活的期待,对自由的期待,这些期待聚集成华顿心中的巴黎情结。老纽约情结与巴黎情结处于不断的冲突与融合之中,对比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个人的自我挣扎和心理矛盾,而且可以深入体会美国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震荡中的基本走势。  第二章集中研究伊迪丝·华顿的情结在“老纽约小说”中的体现。以丽莉·巴特为例,展示伊迪丝·华顿在巴黎情结视角下对老纽约文化的审视方式,考察其所设想的以精神王国对抗物质财富的道路。以厄丁·斯普拉格为例,叙述厄丁如一个侵略者般颠覆了老纽约社会传统。她为了自己的欲望不惜牺牲一切,揭示华顿对炫耀性消费文化的思考以及对充满欲望的现代文明的担忧。以埃伦·奥兰斯卡和纽兰·阿切尔为例,揭示伊迪丝·华顿小说中特有的现代性与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  第三章深入分析情结书写的艺术特色与接受。老纽约小说是伊迪丝·华顿强烈个人情感纠葛的书写,具有真实美、精致美、悲剧美、怀旧美四大特色:老纽约小说因情感真挚而易于在读者那里激发共鸣;作为华顿精致意识下的情感书写,老纽约小说处处流露出精致美;老纽约小说的主题哀而不伤,体现出独具一格的悲剧风格;老纽约小说作为集体怀旧的情结消费,是集高雅与通俗、感伤主义与现实主义为一体的小说。老纽约小说的畅销反映大众市场的需求与读者品味的接受。  最后是结论部分,老纽约情结是伊迪丝·华顿文学创作源泉;巴黎情结是她坚持不懈追求自由的精神力量。《欢乐之家》《国家风俗》《纯真年代》是伊迪丝·华顿的老纽约情结与巴黎情结的书写。
其他文献
最近几年,我连续在五、六年级中担任循环教学工作,感觉学生都很喜欢音乐,但上音乐课的表现却不够积极。课前嘴里哼哼的都是流行歌曲,劲头十足;课上听着经典音乐(笔者认为,选
期刊
北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文化臻于成熟,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卓越的个人才能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苏轼。苏轼的小品文创作以抒发情志为目的,题材广泛,体现了苏轼自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