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收集近15年有关中医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文献,探讨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中医辨证、治法和用药规律。对中医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高频药物进行分析研究和整理,从中探讨组合出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各种中医证型的基本方药,并对其中医治疗机理和现代药理进行分析。方法:选择1995年1月至今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中医辨证、治法、用药归纳,并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中药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高频药物进行分析研究和整理,从中组合出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主要证型的基本方药。结果: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常见中医证型为瘀阻胞宫证、气虚血瘀证、血虚血瘀证、胞宫瘀热证、寒凝血瘀证和其他证型,分别为46.67%、20%、9.35%、7.93%。、5.71%、10.34%。常用的治法为:活血化瘀法、益气化瘀法、养血活血化瘀法、化瘀清热法、温经化瘀法和其他治法,分别为46.67%、20%、9.35%、7.93%、5.71%、10.34%。常用治法的药物分类中活血化瘀药、补益药、止血药、清热药、理气药所占比例分别为:32.71%、29.17%、16.04%、9.79%、3.54%。活血化瘀药在药物整体分布中出现157味次,占32.71%,占了最大的比重。补益药中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所占比例分别为:48.57%、46.43%、2.14%、2.86%。止血药中化瘀止血药、温经止血药、收敛止血药、凉血止血药所占比例分别为:59.74%、28.57%、7.79%、3.90%。清热药中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热燥湿药、清热泻火药所占比例分别为:51.06%、38.30%、6.38%、4.26%。结论: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主要中医证型为瘀阻胞宫证、气虚血瘀证、血虚血瘀证、胞宫瘀热证。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主要治法为活血化瘀法、益气化瘀法、养血活血化瘀法、化瘀清热法。主要证型的治疗药物:①瘀阻胞宫证:当归、益母草、川芎、桃仁、甘草、炮姜、蒲黄、红花、川牛膝、枳壳、山楂、五灵脂。②气虚血瘀证:党参、当归、益母草、黄芪、川芎、桃仁、甘草、炮姜、蒲黄、红花、仙鹤草、白术。③血虚血瘀证:当归、川芎、益母草、熟地黄、五灵脂、阿胶、莪术、三棱、蒲黄、血余炭、川牛膝、泽兰。④胞宫瘀热证:当归、蒲黄、益母草、蒲公英、黄芪、赤芍、丹皮、山楂、青皮、马齿苋、白花蛇舌草、忍冬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