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经典的理性哲学的看法,自由乃是完整的理性体系,是现实性和可能性相统一的理想化状态。相应的,人的生存就是一种趋向于理想化的生存,人与人共同的生活乃是趋向于理想的至善完满的共同体状态。本文采用宗教哲学的分析方法,致力于揭示这种理想的自由体系的局限性,指出,在这样的自由体系中,人的具体生存沦为理性理想的附属之物;人的具体选择早已被普遍思想所规定,从而丧失了处境性,而成为公众性的。 这种宗教哲学的分析方法源于齐克果。它充分注意到人的生存中理性和信仰之间的张力,并致力于分析生存中的各种情感的生存论意义,即:情感本身乃是指向对象的,对象则对人的生存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进一步,通过对各种情感的分析,本文揭示出齐克果和海德格尔的不同于经典理性哲学的自由概念,在这里,自由包含了接受性的生存维度,是具体的、处境性的。 在文本分析上,我们一方面致力于重构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体系,一方面采用宗教哲学的方法分析这些自由体系给人的生存带来的分裂困境,特别地,在黑格尔的自由概念中,具体人消失于理性推论中的国家中,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之物。进一步,我们进入齐克果对各种宗教性情感的分析中呈现的自由观。齐克果从基督信仰的角度深刻地批判了理想建构给现代社会带来的问题,以及给个人带来的生存绝望。情感分析让思想再次有了生存的维度,重新唤起人的生存中的的宗教性和伦理性,呈现了一种接受性自由。海德格尔继承了齐克果的伦理和宗教分析,提出了一种生存论的分析,认为我们必须在时间性中理解自由,并指出自由的最基本的特质乃在于处境性。我想指出,从非处境的理想型自由概念到处境中的自由概念是近现代自由概念演变的基本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