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小花发育成粒特征及其6-BA调控机理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iaozhang78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农学家指出,应在稳定穗数的前提下,把提高粒重和增加穗粒数作为当今小麦生产中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的突破口~([1][2])。但由于受环境条件和品种遗传特性的制约,粒重增加的幅度相对有限,提高穗粒数应成为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3])。本研究以不同基因型和不同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施氮水平、喷施叶面肥和外源激素等栽培试验,分析不同栽培措施与小花发育和结实的关系,明确栽培措施对小花发育成粒的调控效应,并通过分析激素与小花发育和结实的关系,明确外源激素6-BA对小花发育成粒的调控机制,
其他文献
金荞麦(Fagopyrum cymosum (Trev.)Meisn)是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Mill.)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植物,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原产于我国西南,分布于陕西、
试验于2007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试验站进行。通过两个组合的母本(南农优3号母本、南农8号母本)设定单、双秆两种栽培方式处理的研究,探索双秆栽培方式下棉花杂交制种产量品质
土壤盐分是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农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膜下滴灌是一种节水抑盐的灌溉方式,为盐碱地区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研究以盐渍土壤管理和咸水再利用为背景,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分布对棉花根系生长和分布的影响;探讨土壤盐分分布与根系生长的关系以及根系的适应性反应,为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水盐调控和盐渍土壤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研究包括室内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两部分。通过
小麦作为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叶锈病是其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传播范围广,发生区域大。它的流行将导致小麦严重的减产和品质下降。利用植物本身的抗病基因控制叶锈病的流行,是一种最经济、有效和最安全的措施,然而自然环境与人工栽培的双重选择压力加速了植物抗病基因与病原体无毒基因间的共进化过程,常常导致原有抗病基因的快速进化或丢失,因此,探索植物抗病基因进化的分子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