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树病虫的危害是制约茶叶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以化学农药为主要手段的防治措施,不仅大量杀伤害虫天敌,降低它们的自然控制作用,而且还带来茶叶农残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随着无公害(有机)茶叶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在生态茶园建设中,通过茶园合理间作套种不同绿肥,创造不利病虫草害孳生、而有利天敌繁衍的环境,提高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多样性,促进茶园生态平衡,实现茶树害虫的持续生态控制,已成为无公害(有机)茶叶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了适应现代生态(有机)茶园建设的需要,本研究以福建茶树首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为对象,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在福建农林大学教学实习茶园,采用拍盘法系统调查了5个主要茶树品种上假眼小绿叶蝉成虫、若虫数量的消长情况,同时在室内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比较了该叶蝉成虫对14种绿肥枝叶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运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收集了福云6号茶梢与4种绿肥的挥发性物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结果如下:同一茶园中的5个主要茶树品种上的假眼小绿叶蝉成虫、若虫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这5个茶树品种上该叶蝉成虫、若虫种群数量的消长趋势总体相似。假眼小绿叶蝉成虫、若虫虫口数量在一年中均有两个高峰期,且第一高峰期的虫口数量高于第二高峰期。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和比较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对14种绿肥枝叶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与空气对照条件下,罗顿豆、猪屎豆、铺地木蓝、杂三叶、黄花槐、伞房决明、圆叶决明等7种绿肥的挥发性物质对该叶蝉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紫穗槐、黄花决明、小冠花、木豆、紫花苜蓿、白三叶等6种绿肥的引诱作用不显著;多花木兰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虫表现出显著拒避作用。进一步以茶梢为对照,测定了上述7种对叶蝉有明显引诱作用绿肥的招引活性差异,获知铺地木蓝、杂三叶、猪屎豆等3种绿肥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引诱作用显著低于茶梢,罗顿豆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招引活性更是极显著低于茶梢;只有圆叶决明对叶蝉的招引活性明显高于茶梢,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运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采集了茶梢和上述行为测定具有显著引诱作用的4种绿肥的挥发性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它们的成分,结果共鉴定出茶梢的挥发性物质26种、圆叶决明的挥发性物质17种、罗顿豆26种、猪屎豆40种、铺地木蓝30种。这些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包含了萜烯类及其衍生物、醇类、酯类、烷烃类、酸类、酮类、醛类以及其他少量物质成分;其中以萜烯类及其衍生物、醇类、酯类等成分的含量较高,其他几类物质的含量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