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3D232的图位克隆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physical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白粉病是由专性寄生的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所引起的世界性真菌病害。近年来小麦白粉病的发病范围不断扩大,危害程度也不断加重,成为当前小麦生产的严重威胁。选育和利用高效的抗病品种,是防治白粉病最经济、有效、安全的措施。发掘新的抗病基因,实现抗病基因多样化,对具有持久抗性的小麦品种培育有重要的意义。野生二粒小麦是栽培四倍体小麦和六倍体小麦的祖先种,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良好的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库。本研究以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的抗病品系3D232和感病普通小麦品系薛早F2代抗白粉病分离群体为作图群体,应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构建高密度精细遗传连锁图谱,通过筛选野生二粒小麦BAC文库构建了抗白粉病基因Ml3D232的物理图谱,经BAC测序、基因注释、结合关联分析确定Ml3D232候选基因,通过单倍型分析初步验证了候选基因BBK1的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抗白粉病显性单基因Ml3D232初步分子标记定位的基础上,利用与Ml3D232连锁的EST标记与水稻和二穗短柄草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确定了小麦Ml3D232位点基因组区域的共线性区段位于二穗短柄草4号染色体Bradi4g37380-Bradi4g37980基因之间。利用共线性区段二穗短柄草基因比对小麦同源基因并开发标记,将野生二粒小麦来源的抗白粉病基因MlWE4定位于标记XBD37640和XBD37800之间0.93cM区间;抗白粉病基因Pm36定位于标记XBD37640和XBD37890之间1.08cM区间;抗白粉病基因Ml3D232定位于标记XBD3765和XBD37690之间0.14cM区间;抗白粉病基因MlWE4和Pm36与标记XBD37650、XBD37670和XBD37680共分离,抗白粉病基因Ml3D232与标记XBD37670和XBD37680共分离。证明三个基因很可能是等位基因关系,或是同一基因簇中紧密连锁的抗白粉病基因的关系。2、利用抗白粉病基因M3D232两侧的标记XBD37380和XBD37980筛选薛早/3D232 F2分离大群体(共计4300株),共确定170个重组单株,利用重组单株验证了与M3D232紧密连锁的11个分子标记,构建了抗白粉病基因Ml3D232高密度精细遗传连锁图谱,将抗白粉病基因Ml3D232定位于标记XBD37670和XBD37680之间0.035cM区间。3、通过染色体登陆和染色体步移筛选野生二粒小麦BAC文库获得了覆盖Ml3D232基因区域的7个 BAC 克隆:62B24, 389B11,814, 15117, 805D23、848122 和 225L10。BAC 测序组装得到 551.4 kb的Contig,经基因注释,预测出7个包含BTB-BACK结构域的基因:BBK1、BBK2、BBK3、BBK4、BBK5、BBK6 和 BBK7。利用 BAC 序列开发的标记 WGGC3637、WGGC3712、WGGC5183和WGGC5188均与抗白粉病基因共分离。4、选择192个来自以色列的野生二粒小麦品系对M3D232候选基因区间进行关联分析,结合不同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大群体精细定位的结果和单倍型分析结果,确定M3D232候选基因为BBK1。5、开发出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3D232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XBD37670、WGGC5183、WGGC3712、WGGC5188和WGGC5192,在Ml3D232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具有重要应用潜力。综合考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标记的易用性和与候选基因BBK1的物理距离,确定WGGC3712为最佳诊断标记。
其他文献
环境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s)由于具有持久性、生物积累性和毒性被广泛关注,研究者们对其环境行为和生物积累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污染物的生物积累浓度对评价其生态健康风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反映了住房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资料之一,中国自古以来也提倡民以居为安,民生以居为先。房地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
<正>进入2017年,监管部门加强了对理财和同业业务的监管,导致部分银行负债来源大幅降低,以存款为最主要构成的M2同比增速在三季度时一度下降到9%以下的历史最低,从侧面反映出
目的:探讨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儿的临床及病理变化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经肾活检确诊的67例IgA肾病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
无线传感器定位算法对无线传感器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基于LQ I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了测距模型的建立并对比分析了最小二乘定位算法和质心定位算法,相关仿真
动力电池的梯级利用技术,作为一项重大的前沿应用科学研究,其内涵为通过对电池的机制诊断、寿命预测、状态估计等技术手段将不再满足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要求的退役电池,降级应
在光学、电学、机械和多种理化性能优越的纳米材料越来越被当代科技重视,包括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基础理论研究,到多种纳米材料和微纳器件的制备工艺与应用研发。各种新技术
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橄榄石型的LiFePO4因其环境友好,低成本,高热稳定性和优异的容量保持率成为近年来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材料本身较差离子扩散速率和较低电子导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得到了迅猛发展,磷酸铁锂电池以其优异的特性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首选动力源。为了提高复杂工况下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及载荷安全性能,研究磷酸铁锂电池的状
儿童乘员作为交通事故中的弱势对象,其身体结构与损伤机理均与成人存在差异,针对成人开发的约束系统难以对儿童提供有效保护。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儿童胸部损伤致死率高,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