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秉持经济自由化和国际化的理念,在构筑以高度开放为特点的外向型经济体系的道路上锻造了“台湾经济奇迹”,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加工出口区等特殊开发区域的创建。与之一脉相承,台湾又于2013年设立自由经济示范区,与大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同步发展之势。为此,有必要对其政策体系、制度演变和发展经验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期在贸易高度自由化和国际化的当今,促进大陆及台湾地区在自由贸易区建设方面的政策讨论和交流借鉴。在自由贸易港区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背景的基础上,论文着重分析了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的历史沿革和制度变迁:从最初以发展外销产业为主的加工出口区,到为促进岛内科技创新的科学工业园区,再到以打造“亚太营运中心”为目标的自由贸易港区,每一阶段的尝试和探索均为现阶段推进的自由经济示范区奠定了经济自由化的制度和现实基础。对于示范区政策体系的考察和分析,重点从贸易投资和金融两方面入手。贸易投资规则方面,示范区通过法规的大幅松绑,放宽市场准入、打造友善租税环境、优化土地和厂房取得安排并创新运营示范机制等,活跃台商和海外业者的岛内贸易投资,创造就业岗位,帮助台湾摆脱近些年的“闷经济”困境。金融政策方面,示范区内大幅拓宽行业产品经营范畴、优化行业监管、培育本土金融人才,运用业务分级和差异化的管理方式优化资本配置,提升岛内金融业竞逐亚洲市场的能力。同时辅助其他相关实体产业的发展,营造双赢局面。基于对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贸易投资和金融方面政策安排和示范机制的定性分析,结合示范区规划建设始终贯穿的自由化、国际化及前瞻性的核心理念,以及台湾地区借此先行先试,以对接国际高标准贸易规则、并向“自由经济岛”迈进的目标定位,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分析框架,文章构建了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结果认为,示范区示范和辐射岛内经济自由化与国际化效果并不显著,因其对于陆资的差别歧视待遇,以及在产业升级方面,法规松绑有限。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的特殊政策在贸易投资便利化和金融服务便利化等方面,对于大陆地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具有良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高水平自贸区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在简化监管方式的基础上放宽行业准入,松绑政策法规,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