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OGIB)是指存在消化道出血的表现,经过常规内镜检查和传统小肠影像学检查仍未明确出血灶的一类消化道出血,约占所有消化道出血病因的5-11%,往往提示病变位于小肠。根据临床表现,又可将OGIB 分为隐性出血和显性出血。因长度的限制及解剖位置的特殊,小肠疾病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难题。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的面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无创的诊断方法,能轻松完成全小肠检查。多个指南及研究均将CE列为OGIB首选的诊断方法,研究亦证明在显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胶囊内镜的阳性诊断率更高,且该类患者通常病情更为凶险,出血量更大,明确病因对于治疗及改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已完成的病例资料出发,通过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的特点,探讨CE在显性OGIB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可能影响胶囊内镜诊断率的因素,探索提高胶囊内镜诊断率的方法,为更合理地将胶囊内镜运用至显性OGIB病人的诊疗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收集2011年8月-2016年12月因显性OGIB行CE检查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肠道准备方式、是否到达回盲瓣、静脉麻醉、检查时机、血红蛋白等因素对胶囊内镜检出率、诊断率的影响。 结果: 本研究的总体检出率为60.2%(62/103),总体诊断率为44.7%(46/103)。聚乙二醇组和硫酸镁组在肠道清洁度、检出率、诊断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成检查组和未完成检查组在小肠通过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胃通过时间、检出率、诊断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组和非麻醉组在胃通过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在小肠通过时间、检查完成率、检出率、诊断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天内检查组和4-14天检查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14天以上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3), 3天内检查组和4-14天检查组的诊断率明显高于14天以上检查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28);无贫血组与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和重度、极重度贫血组在诊断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1、0.017、0.041),但各个贫血组在诊断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在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显性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胶囊内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能获得较高的诊断率,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CE对于显性OGIB的诊断率与检查时间、是否贫血相关,与肠道准备方式、是否完成全小肠检查、是否为静脉麻醉术后及贫血程度无关。对于活动性出血2周内、存在贫血的患者行CE检查可获得更高的诊断率。聚乙二醇或硫酸镁用于肠道准备效果相当,对检出率、诊断率无影响。无痛胃肠镜术后当天行胶囊检查对检查完成率、诊断率不存在影响,而且可免去多次肠道准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